吳玲玲
摘 要:現階段,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涌向城市,農村學校生源驟減,在農村形成了越來越多的教學點。農村教學點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也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將以大別山區某農村小學教學點為例,膚淺探究農村小學教學點的一些管理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學點;管理
在大別山區,有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教學點。在這個教學點中只有一位教師和七名學生。七名學生三個就讀一年級,四個就讀學前班;七名學生有四個來自貧困家庭,三個來自單親家庭。也許是緣分使然,現已57歲,從教32年的我有幸來到了這所與眾不同的學校。因為生源少,所以在這個教學點我既是這個教學點的校長,也是這個教學點里唯一的教師。來到學校的第一天,我就對學校的教學“軟硬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摸排了解。通過詳細摸排,我了解到:這個教學點校園占地面積僅有412平方米,操場占地面積僅有240平方米,不過好在學生人數也不多,“窄小”的校園面積對于僅有的七名學生而言,貌似還略顯“富余”。體育教學器材、音樂教學器材以及科學教學器材等一無所有。語數外、音體美、科學以及思品等課程的教學都由我這名教師一人承擔,學校管理、學生生活以及資料建設等都由我這位校長一人負責。教書育人是我今生無悔的事業,所以我決心要把這個教學軟硬件“貧瘠”的校園打造成一個有情的校園。具體做法如下:
一、小學校,大天地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學校雖小,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也必須一應俱全。當面對就讀于一年級的三名學生的時候,我就是一名耐心細致的小學教師;當面對就讀于學前班的四名學生的時候,我又成為一名和藹可親的幼兒園教師。我竭盡全力教一年級的學生學習各門功課。我找到了一些有關小學低年級語數外等課程教材教法的書籍以及幼兒心理學的書籍等進行了認真的研讀。通過研讀這些書籍,我逐漸悟出了一些小學低年級教學的策略以及一些幼兒教學策略等。通過這些策略的有效實施,三名一年級的學生對各門功課的學習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這些策略的有效實施,四名學前班的學生對各種活動的參與都表現出了積極主動性。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小小的學校竟然成了我和七名學生共同進步的大天地。
二、一教師,多面手
有人說:教師理應是無所不能的“多面手”。作為這所與眾不同的教學點里唯一的老師,我必須承擔起語數外、音體美、科學與思品等各門小學學科的教學,除此之外,我還必須承擔起語言、繪畫、常識和活動等各門幼兒園的學科教學工作。每門學科內容看似都非常簡單,但是如何把這些看似簡單的內容教給學生卻是非?!皬碗s”的。為了教好各門功課,我除了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之外,我還利用一些閑暇時間不斷地學習。為了在音樂課上能給孩子們伴奏,讓孩子們和著伴奏盡情地歌唱,我利用課余時間學會了拉二胡。在音樂課上,當看到孩子們和著我那“悠揚”的二胡聲放聲歌唱的時候,一種作為教師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為了在美術課上能讓孩子們用手中的鉛筆描繪出內心的童話世界,我托朋友幫我在網上購買了幾本有關兒童簡筆畫教學的書籍,我利用課余時間反復練習簡筆畫。在美術課上,當看到孩子們在我的指導下用形象逼真的簡筆畫描繪內心美麗世界的時候,一種作為教師的幸福感會自然涌現……讓我出乎意料的是,在這個教學點里我也成了一名教學中的“多面手”。
三、輕困難,重教學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這樣一所偏僻的學校存在各種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如由于學生父母不在身邊,學生缺乏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學校教學條件有限,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由于師資力量的匱乏,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大;由于學校辦公經費的緊張,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杯水車薪……面對重重困難,我并沒有退縮。恰恰相反,我是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學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我就“包辦”了家庭教育。因為學生比較少,所以在學校教學時間非常富足。我要求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要認真完成課堂作業之外,還要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對待家庭作業和課堂作業一樣,我都要進行面批面改。學校教學條件有限,我就自己動手制作一些教具,運用自制教具來形象生動地進行教學。學校師資力量匱乏,我就“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各門學科的教學。我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不斷給自己“充電”,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通過在這個教學點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更加堅信了“辦法總比困難多?!?/p>
通過我的不懈努力,每位學生的各門學科成績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了,學生高興,家長高興,我更高興。本著對教育事業無悔的追求,懷著對每位孩子無比的關愛,我把這個偏僻的農村教學點打造成了一個有情的校園。學生從這所有情的校園中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暖,我從每個孩子的進步中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無上榮耀。無悔的事業,有情的校園是我在這個農村教學點工作最為透徹的人生感悟。
參考文獻:
[1]吳剛.不可冷落的“第三世界”:淺談農村小學教學點的管理[J].學校管理,2014(6).
[2]夏煥金.辦好農村教學點意義重大[J].湖北教育,2014(5).
[3]王越群.關于辦好農村小學教學點問題的幾點思考[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4(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