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英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應用性也十分強。對于五年級的數學,增加了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很多學生會感覺難度較大,就出現了在課堂上被動地學習,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高了很多。所以在數學難度逐漸增大的時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是現在很多小學教師十分擔心的。結合五年級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數學;學習興趣
在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課程中,由于增加了因數和倍數、分數等稍微抽象的知識,學生會感覺接受知識較難。一部分學生不愿意聽教師講課,開始在數學的課堂上開小差。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會嚴格要求,這會引起這部分學生的逆反心里。很多學生也是在課堂上怕出錯,對于教師的提問也不予理睬。根據種種原因,在很多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數學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當務之急。
一、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教師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課下的生活,關愛自己的學生,讓自己的學生能夠感受到愛心,學生才能夠真正喜歡教師,同時自然而然也喜歡教師所教授的課程,學好該課程。
例如,在講解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提出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觀察自己眼里的正方體和長方體是什么,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區別。這些問題在學生的生活中也比較常見,所以學生回答也比較快,然后教師再針對已有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根據學生的回答,再給予一定的鼓勵,最后再結合課本上的知識講解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概念。這樣講授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有興趣地學習數學。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也讓學生能夠明白自己的學習目標,對數學產生興趣,也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成人的主體意識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概念,小學生一般不太會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內心的想法一般會隨著集體的影響而消散。為了保持其主體意識,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班里的學生根據其學習和性格特點情況進行分組后,再根據各小組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任務安排,這樣能夠更好地凸顯小組學生的個性。
例如,在講解到“分數的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組內的一個學生總結討論的內容,一個學生進行總結,將發言的學生也安排好。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優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到最大,也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在數學課堂的學習價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更多的學生上臺發言,對課堂學習的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另外,在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問題要具有開放性,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去探究。對于比較內向和孤僻的學生,教師可以跟學生家長適當地溝通,并且跟學生進行適當的交流。在思想上,讓學生跟教師達成共鳴,學生就會更喜歡教師,也更喜歡學習數學知識,打開心扉,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好問題,幫助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自信心,讓學生對數學更有興趣,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創建和諧的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數學的教學
和諧的教學環境是實現學生高效學習的必要條件。由于數學學習中涉及公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也會感到比較乏味,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詼諧幽默的語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到“圖形的變換”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出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數一數題中圖形兩端到中間的距離,讓學生自己觀察題中的規律,總結對稱圖形的特點。也可以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的紙進行折疊,提問學生打開折疊的紙時能發現什么,很多學生會回答,折疊的兩邊到折疊線的距離相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趁熱打鐵,將軸對稱圖形的判定和定義進行講解。這時候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并且學會應用。學生爭先恐后地進行回答,積極地配合教師的講課,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打開學生的思路,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能夠融入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讓學生能夠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快樂地接受知識。
參考文獻:
[1]魏新麗.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147-148.
[2]盛再先.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6(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