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慶霞
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基本趨勢,也逐漸成為語文教師的基本教學目標。要讓學生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其樹立積極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探討了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幾點教學策略,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以求為小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素養;培養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構建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目前關注的主要焦點。新課程改革提出了生本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不僅有助于他們學習效率的提升,在語文學習中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還有助于學生對其他科目知識的學習,從而可以有效地促進他們的全面素質的提升。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聯系實際,注重觀察
語文是一門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與交往中,語文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如我們在談話時要應用到語言文字,需要表達能力,在看書時需要閱讀獲取信息,而具有較高的語文素養,就可以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順利前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將其與語文教學的內容進行巧妙的結合,從而使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升,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那么教師就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其具備良好的語文能力。例如,在教學課文《荷花》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經驗,說一說自己曾經見到的荷花,在敘述與描述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仔細地觀察自己喜歡的植物或者動物,并將其用語言描述出來,這既提高了學生的生活認知,也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積累運用,注重實踐
極少成多,聚水成河,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生只有不斷地努力與積累,才能真正地理解所學的內容,并將其學以致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著重記憶積累好的詞匯、句子,以便他們在寫作文時用上。另外,教師也要積極地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與平臺,讓他們將所學的內容進行實踐,并在實踐中加以鞏固升華,從而真正地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其語文素養的提升提供必備的條件。
在當前的小學生習作中,我發現大部分的作文都空洞無味,學生的寫作模式千篇一律。這樣缺乏新意與實感的作文很難取得良好的習作效果,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要改變這樣的學習現狀,教師就要注重學生的積累與實踐,在平時的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背誦好詞好句,積累名人名言等,從而使其寫出來的作文言之有物。例如,在教學成語故事“胸有成竹”時,在學生了解了這個成語故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講一講他們所知道的成語故事,從而在分享中豐富學生的知識,在實際的敘述中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內外結合,注重趣味
拓展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轉向課外,既可以避免單調乏味的教學環節,又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豐富的課外知識會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的博大精深,會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因此,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課外學習環境,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拓展相結合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手段,也是頗具實效的一種教學方式。
寓教于樂是當前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組織活動滲透教學內容,也是頗受學生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例如,在教學課文《草船借箭》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有興趣的小組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三國演義》中的其他章節,并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想象,自由結組將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故事表演出來。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采用這樣的方式學習,有些小組表演了耳熟能詳的《空城計》,有的小組表演了《桃園三結義》,還有的小組表演了《單刀赴會》,多種多樣的故事使課堂的氛圍十分活躍,學生也都在自己的參與中體會到了樂趣,從而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基本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師要采用多種手段設計教學,從而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保證,真正地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趙艷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25).
[2]包亞娟.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五大途徑[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