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靜+趙鵬
摘 要: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美麗村鎮建設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有利于提高農村管理水平,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改善農村公共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共同奔小康的中國夢。本文從河北館陶三個特色小鎮入手,通過實地參觀分析研究,結合本地實際對建設河北順平臺魚美麗鄉村提出幾點啟示。
關鍵詞:美麗鄉村;特產農業;啟示
美麗鄉村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工程、新載體,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踐的又一重大創新。美麗鄉村建設要因地制宜,依托當地特有資源,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精品小鎮。
一、河北館陶特色小鎮介紹
糧畫小鎮壽東村創作的糧畫是用三四十種糧食為原材料,創作出歷史人物、成語典故、山水風光等各類題材的畫作,是館陶縣精心打造的特色小鎮。壽東村糧畫加工戶有80余戶,同時帶動周邊10多個村莊、300余戶從事糧畫創作,成為村民增收的特色產業。
黃瓜小鎮翟莊村有黃瓜大棚戶256戶,占總戶數的96%。黃瓜日交易量20萬斤,2015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人均收入3萬元。黃瓜種植始于上世紀80年代,這里是“中國黃瓜之鄉”,“館青”牌黃瓜獲得全國金獎。翟莊村不僅有主打黃瓜菜系的黃瓜食府、護膚功效強大黃瓜美容院,還建有黃瓜博物館、黃瓜大學,不僅是黃瓜的生產銷售基地,還是黃瓜技術推廣、品種展示、旅游采摘于一體的現代化觀光基地。
雜糧小鎮郭辛莊村北臨神農大道,永濟河貫穿南北,這里有高低差別、顏色差異的云梯式高粱種植園區,有多姿多彩的雜糧種植園區,有令人神往的高粱迷宮,有記得住鄉愁的土場,還有別具一格的高粱田園藝術字。
二、河北館陶特色小鎮的特點
1.注重規劃設計,引入優勢企業。原來的壽東村村里沒有產業基礎、沒有資源優勢,加上缺乏技術人才,村集體幾乎沒有收入。省里給的扶貧款遠水解不了近渴,村里脫貧致富的難度非常大。以創作銷售糧畫為主的海增糧藝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海增得知自己家鄉的情況后,把公司搬到了壽東村,投資建設了糧畫加工廠,糧畫展銷大廳,吸引了本村村民就業,制作出的糧畫暢銷各地,糧畫小鎮慢慢打出了名聲。糧畫小鎮本來不出產雜糧,就是因為制定了合理的發展規劃,引入了海增糧藝公司,匯集了各地幾百種雜糧,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糧畫小鎮。
2.注重保護開發,傳統現代相融合。在保護傳統方面,修復保護一些老房子、老水井、古樹等,保留村莊記憶符號,搶救性搜集農村中的石磨、石滾等各種老農具、老物件,最大程度保留村莊的原汁原味,留住鄉愁和記憶。同時,在改造中積極融入更多現代時尚文化元素,讓新舊文化在農村中相互融合、相互滲透,達到“鄉村風情,城市品質”的建設理念。糧畫小鎮的咖啡屋、電影放映室,羊洋花木小鎮的空中餐廳讓村民和游客在田園式的農村中享受城市般的品質,實現鄉村風情和城市品質相得益彰。
3.多渠道融資,互利共贏。糧畫小鎮壽東村引入海增糧藝有限公司,除在村內建設糧畫加工廠外,還投資20萬元修建道路1公里。黃瓜小鎮翟莊村,由中國黃瓜研究所、河北工程大學參與共建。雜糧小鎮郭辛莊村,由中國農科院參與共建。通過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鼓勵社會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產業。目前,這些村莊吸引社會資本超過8000萬元,加速了美麗鄉村建設進程。
4.注重整合產業,經濟致富村民。針對農村休閑旅游普遍存在體驗項目單一、難以持續吸引游客、農民無法享受更多增值收益等問題,糧畫小鎮的糧畫加工業不僅要引進來,更要在村里扎根發展,逐漸培育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為此,公司為村內免費培訓糧畫加工技術人員,為方便村民就近學習,村里建設了糧畫作坊。如今的壽東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城市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帶動了糧畫制作銷售、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日益興旺,一二三產業實現融合互動,村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穩步提升。借助糧畫這一品牌,將完善配套設施,提供“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
三、對河北順平臺魚美麗鄉村建設的啟示
1.依托佛光寺、康關古鎮等資源發展農業觀光旅游。鳳凰山佛光寺是以華北地區體量最大、氣勢恢弘的藥師佛銅制坐像為標志,以大型寺院建筑群--佛光寺為核心,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群。鳳凰山佛光寺地處丘陵地帶,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很適合休閑旅游,鳳凰山佛光寺正在打造集宗教朝覲、修行傳戒、佛學研究、觀光體驗、度假休閑、文化娛樂于一體的AAAA級景區。
康關村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不少非物質文化仍在村間留存,但物質文化毀損嚴重,一些古建筑僅剩下了遺址。康關村一定要把這些特色建筑保護起來,已經破壞的建筑,必要時進行修復,大力發揚古村落的原生態特點。康關村里曾有全國唯一的杜康塔,毀于清末民初,現在還存有墓冢地宮和幾通石碑。村東則有“杜康泉”,村中一塊古碑上記載“村東有杜康泉,康造酒處也”,村里也一直盛傳著杜康造酒的傳說。康關村可以把杜康塔遺址保護起來,把這個傳說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吸引游客來參觀,逐步打造成“京南第一歷史人文古鎮”,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
2.加強組織領導。把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營造發展觀光旅游的良好環境。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列出專項資金,解決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問題。同時,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對旅游資源進行評估和開發指導,使其強化自身特色,更好地改善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3.完善旅游服務設施,綜合管理到位。佛光寺、康關文化園周邊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旅游道路建設和旅游景區服務性建設為重點,突出抓好旅游道路、景區、景點及“農家飯店”的衛生清理和綠化美化工程。在照明設施、停車場、交通標志、旅游廁所、污水垃圾處理、餐飲衛生等方面進行加快建設、完善配套,確保景區整潔衛生,環境優美。
4.培育旅游專業人才。根據今后旅游發展的需要,建立旅游管理人員、導游人員隊伍,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特別加強對當地居民的旅游培訓。廣泛招募導游人才,積極發動從村里走出去的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回到家鄉,從事導游解說,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定期組織學習先進的服務理念,加大旅游培訓力度,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接待質量。
5.挖掘文化資源,凸顯地方特色。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發揮杜康等名人效應,弘揚傳統文化,深化歷史積淀,制定旅游觀光農業發展專項規劃。立足旅游資源優勢,整合文化資源、生態資源,在資金、政策、規劃、項目、配套設施、產業建設等各個方面予以重點傾斜,集中力量,集中資金,突出特色,圍繞佛光寺重點建設本區域的核心景點,打造名副其實的文化旅游勝地。
參考文獻:
[1]謝繼炯. 河北館陶:文化小鎮打出“特色產業牌”[J]. 文化月刊,2016,(16):46-51.
[2]王智麗,繆濟臨. 館陶小鎮 美麗鄉村助力旅游發展新業態[J]. 河北畫報,2016,(08):54-63.
[3]李曉斌. 把特色小鎮作為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上新水平的重要抓手[N]. 邯鄲日報,2016-03-22(001).
作者簡介:杜靜,女,河北邯鄲,研究生學歷,河北農業大學,農村與區域發展專業,不區分研究方向。
趙鵬,男,河北石家莊,研究生學歷,河北農業大學,農村與區域發展專業,不區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