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俊峰
摘 要: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是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好這門課程非常重要,緒論課是課程教學的開篇概述課,對學生今后學習起著導航引領作用。文章通過3條主線將課程地位、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嵌入教學內容之中,并從課程、教師和學生三方面探究了上好緒論課的策略,力爭為學生今后學好該課程做好思想準備。
關鍵詞:液壓傳動 緒論課 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134-02
《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是高職機電類大部分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必修課與現代工業自動控制領域息息相關,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是研究液壓傳動與氣動控制技術一般規律及其應用的學科。對于缺乏工業自動化控制實踐經驗和感性認識的高職生來說,要在1~2學時內將僅有幾頁的緒論課進行全面系統的剖析,還要極大地引起學生對這門課的熱情并產生內驅力,確實不是一件易事。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探究,從緒論課的重要性談起,就如何上好緒論課談幾點體會。
1 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課程緒論課的重要性
緒論是教材的開篇,兼有引言、簡介、概論和導入的性質。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的緒論課是對該學科進行綜合性的概括和介紹,使學生了解本課程的教學安排、技術背景、發展歷程、性質地位、課程任務、內容要求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目的在于使學生建立課程主題概念,把握學科體系框架,快速形成整體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深刻領悟該學科在課程體系以及專業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將來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堅定學習信念,樹立責任使命意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間產生一種“一見鐘情”相互吸引的效應,為今后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合作堅定基礎,確保整體課程預期的教學效果。
據調查了解,目前部分教師對該課程緒論課教學仍存在一些誤區,表現在一些老師把緒論課視為體育課的熱身運動,認為重要內容在后面,緒論隨便講講就行,根本沒有精心準備;部分老師把緒論課的三大問題講成教條式的八股文,照本宣科,顯得過于死板空洞,沒有挖掘出緒論課鮮活的精髓和靈魂;更有甚者認為沒有必要上緒論課,上緒論課等于浪費課時,把上緒論課看作是對學生吹牛,說的都是一些“假、大、空”的話,這些現象和做法都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后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必須審視對緒論課重要性的認識,重新定位緒論課在整個課程教學中的地位,樹立上好緒論課的新思想新理念,才有可能打響上好該課程的第一槍。
2 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課程緒論課的教學內容
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緒論課的內容主要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特點、教學要求、學習方法和教學總體安排等方面,但這些內容如何設計安排、如何實施講授是教師事先值得深思探究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向學生說清道明3個核心問題: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為了回答好這些問題,筆者進行以下幾點探究。
2.1 研讀教材,確定教學主線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素材,因不同教材本身內容與順序未必適應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緒論課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通讀整本教材的基礎上能夠合理地確定緒論課的教學內容。由于該門教材前后分為液壓與氣動兩部分,考慮液壓與氣壓傳動原理的相似性,絕大多數緒論課重在介紹液壓傳動的概述內容,氣動在后續“氣壓傳動的基礎”這節中做了適當的補充。如何在緒論內容中安排和融入好這三大問題值得深思,為此筆者設計了以下3條主線,即主線一:傳動概念—液壓傳動—發展歷程—應用舉例,引出課程的研究對象,確立學科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主線二:液壓原理—組成符號—教材目錄,說明課程學習內容和要求;主線三:液壓傳動優缺點—我國液壓技術發展—未來發展趨勢和存在問題,引導和激勵學生如何學好該課程。這樣一來,以緒論課所關注的問題為節點,以教材內容為構件的緒論課桁架結構就被搭建起來,從服務于緒論課角度來看,二者真正實現了有機結合和完美統一。
2.2 豐富內容,按照順序展開
設計出教學主線后,好比人僅擁有骨骼框架,還缺少血肉、情感和靈魂,所以在備課時,還要做好材料搜索、收集、研究和整理工作,否則講出來的內容空洞、干癟、平淡,使學生很難感受到學科和教師的雙重魅力,最終很難達到“親其師,敬其人,信其道”的目的。
在主線一中,筆者采用概念導入法。任何一臺完整的機器都有傳動部分,所謂傳動是指傳遞運動和動力的方式。工業中常見的傳動分為機械傳動、電氣傳動和流體傳動,其中以液體為介質,通過液體壓力能實現能量傳遞、轉換與控制的方式稱為液壓傳動。液壓傳動是一門新型的控制技術,從產生、發展到高潮才經歷了300年的歷史,第一階段:人們早在1650年就提出液壓傳動的原理,即提出帕斯卡原理,在1795年英國的約瑟夫·布拉曼研制出第一臺水壓機,19世紀末,德美將液壓技術用于機床,才使液壓技術有了新的發展,但因沒有成熟的液壓元件,液壓技術沒有得到普遍應用。第二階段:1905年,以油代水的液壓技術性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刺激使工藝制造水平有所提高,開始生產液壓元件,二戰后液壓技術的應用才逐漸得到普及。第三階段: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電子信息、網絡通訊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綜合發展,使此項技術滲透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呈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采用多元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實例教學法展示液壓傳動的威力和優勢,在列舉實例時盡可能覆蓋到多領域的典型實例,從軍用炮塔轉位器到工用軋鋼機組、從藍天飛行器到海上海底石油探測平臺等,最后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說明該課程的研究對象和性質地位:是一門研究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的專業基礎課,屬于自動控制類學科。
在主線二中,首先以液壓千斤頂和磨床工作臺的液壓系統為典型實例,采用動畫演示的方式分析前者是如何實現舉升、鎖緊和復位3個動作,后者又是怎樣完成左行、右行和卸荷3個工作狀態,最后讓大家總結液壓傳動的原理:密閉容器中的液體通過容積變化經二次能量轉化完成壓力能的儲存、傳遞和轉化,同時通過一套調控裝置實現負載預期動作和參數要求。為了設計液壓系統和便于技術交流,人們引入液壓原理圖,并對液壓元件圖形符號制定了國標,采用國標職能符號繪制的液壓原理圖具有簡單明了的優點,把它視為液壓行業的工程技術語言。在介紹典型液壓系統組成及其功用基礎上,把學生視線引到教材目錄上,引出元件、回路和系統的概念,闡明三者關系,并強調重點和難點是分析液壓與氣動回路和系統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為學生建立知識框架,使學生明確課程的學習內容和目的。
在主線三中,在分析液壓傳動優缺點的基礎上,簡述我國流體技術的發展現狀。
3 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課程緒論課的教學策略
3.1 把握好緒論課教學特點
(1)對教學目標,要體現導向性。建議大家從課程價值出發,多講一些液壓傳動的發展史和應用實例,讓大家體會到這門技術的新型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在學習內容上結合教材目錄,理清掌握元件的功用、結構、原理和特點是學好液壓回路的基礎;探討液壓系統設計、安裝、調試、使用和維護是學習目的;培養學生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是最終的歸宿。學習方法是理論實踐相結合,用理論分析來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創新設計和以賽促學多出成果。
(2)對于教學內容,要注意綱要性。緒論課的概括性決定了它涉及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廣度,但一般學時最多兩個,這就要求老師從宏觀上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做到形散神聚、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在授課時應將學科發展應用、液壓傳動原理和組成、教材目錄介紹、液壓技術發展趨勢和學習方法作為重點內容,難點是液壓傳動的原理、組成和特點。
3.2 注重教學語言與手段
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教學語言和教學手段兩方面。由于緒論課涉及內容多,課時短,這就決定了緒論課內容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枯燥性,而對學生來說關于該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專業術語等還都不清楚。因此,教師切忌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語言表述力求簡潔、生動、形象、幽默,盡可能做到深入淺出,便于和學生在課堂上一起“互動交流”,教學效果自然會大大提高。考慮該課程是一門與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相關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多媒體、實訓室、信息技術條件許可情況下,建議大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采用多媒體,可以使教學達到生動形象、易懂易記、感受深刻的效果,實訓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技能,提升多方面綜合素質。信息教學平臺系統便于學生自主學習、考核和管理。
3.3 強調學習課程的自主性
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時,建議教師有意識地強調一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我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任何理論課程的學習、實踐能力的培養、職業素質的提升,都是靠學生自身主動學習、觀察思考、反復實踐才能最終獲取,不是靠老師一堂精彩的緒論課就能學好這門課程和這個專業。這一點如果學生做到了,不僅實現的是這門課的學習,也是整個大學的學習乃至整個人生的學習。同時,對教學管理者,重視新學期上好緒論課的重要意義,為確保緒論課順利開展提供保障條件,將其作為課程教學“質量工程”第一環節來齊抓共管也很必要。
總之,教學過程就是認識—實踐—反思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只要大家善學善研、樂于實踐、不斷總結,相信年年歲歲課相同,歲歲年年法不同,名師就是這樣鑄就出來的。
參考文獻
[1] 薛梅.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1.
[2] 楊卓娟,楊曉東.關于高校課程緒論教學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1(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