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鳳
摘 要 在當前的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注重的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就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保證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有效提升,就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幫助和引導其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當前初中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時,由于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仍然存在諸多的不良學習習慣。因此,幫助學生對不良學習習慣進行矯正并加以正確引導,成為當前初中數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通過對初中生的數學不良學習習慣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的多年教學經驗,提出相關的矯正和引導策略,以期對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學習習慣 正確引導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6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 the focus 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which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good learning habi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help and guide them to form the correct study habits. At presen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due to various factors,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bad learning habits. Therefore,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correct the bad learning habi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ad learning habi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rrection and guidanc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 junior mathematics; learning habit; correct guidance
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初中生往往思維活躍,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和記憶能力,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好奇心較重。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就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影響學習成績的進步。初中數學課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作為數學教師,要充分把握數學教學,有意識地矯正和正確引導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提升其數學學習能力。
1 初中生數學學習的不良習慣及其成因
在進行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各個環節,不論是掌握和學習新知識,還是對知識的鞏固和練習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良習慣,對學生的數學成績的有效提升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如上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提不起精神,對教師講解的內容不認真聽講,做的課堂筆記也很難讓人看懂;還有的學生不注意課堂紀律,小動作、說話、睡覺等現象屢見不鮮;在課下的時候,有的學生做作業總是丟三落四,不認真思考,甚至存在嚴重的相互抄襲現象,缺乏獨立完成作業的意識;再加上書寫潦草,敷衍了事,對錯題也不認真修正和處理等等,存在著眾多的不良學習習慣,也影響著全班學生的學習風氣。這樣長久下來,不良學習習慣不但影響了后繼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也對學生的數學及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力提升造成了不利影響。由于不同的初中生所處的家庭背景、社會環境因素的不同,其自身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初中生不良學習習慣的形成也存在多方面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1 社會環境的制約
初中生的來源相對較為廣闊,由不同社會環境下的學生組成,如農村學生、鄉鎮學生、城市學生等。由于小學階段的不同的學校文化以及行為約束等,造成了初中學生在生活習慣、行為舉止等方面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再者由于學校疏于管理,很容易讓學生沾染不良的社會風氣,造成學習態度不端正、浮躁等,助長了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
1.2 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不同的學生家長之間也存在一定的文化程度差異。特別是一些來自農村的學生家長,多數甚至沒有初中畢業,也不能為孩子學習樹立一定的榜樣,也沒有能力實現對其學習的正確輔導和幫助。而多數的城市孩子的家長,多忙于自身的事業也無暇顧及孩子的心理和學習訴求,只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因此,家長的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1.3 教師授課方式的影響
當前的部分初中數學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在課堂上居于主導地位,進行傳統的說課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得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的影響。教師教學方式陳舊呆板,學生就很難持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再加上教師在課堂上缺乏與學生的有效互動,不給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機會,阻礙了初中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其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這也會助長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
1.4 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內在動機不足,對學習無法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會影響學習習慣;有的學生缺少一定的學習方法,不會進行獨立學習;也有的學生受小學階段的影響,成績差、基礎弱,因此要保證學習習慣的養成就比較困難。以上眾多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造成了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
2 矯正及正確引導策略
為實現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的有效提升,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才能逐漸矯正其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
2.1 提高數學教學的藝術性
初中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提高數學教學的藝術性。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保證語言的精煉和準確,同時還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使其樂于接受。其次,數學教學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轉變教學風格,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等進行培養,同時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和能力水平,實現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再次,教師要保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善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網絡、微課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形成現代化的數學課堂教學。
2.2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當前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上課不積極,作業不獨立完成的不良習慣,針對這一點,教師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讓學生漸漸享受數學學習,并逐漸提升其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探索數學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數學問題的設置,保證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接受并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實現分層教學和分層布置課堂作業,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提升學困生的數學基礎,讓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時,獲取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以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采取一定的獎勵政策,多表揚少批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2.3 誘發學生的好奇心理
在矯正學生數學的不良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發現和總結學生的學習習慣,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善于誘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要多肯定學生的思維中的正確面,給予必要的鼓勵和支持。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也要善于誘導,循循善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巧設問題情境,善于將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羅列和串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也可以實現討論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注重與學生的有效課堂互動,這樣也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好奇心,培養其良好的課堂聽講和學習習慣。
2.4 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當前也存在部分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中,對數學學習有較高的欲望,但是缺乏必要的學習方法,不能進行數學學習時間的科學利用。對于這一現狀,教師要在課堂上加強數學學習和做題方法的指導,改進學生的學習現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傳授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解放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在學生的課堂學習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在進行知識鞏固的過程中,注重思維發展歷程,逐漸掌握不同的數學題型的解題方法。
2.5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來說,也有著積極的意義,這不僅是學生刻苦鉆研、勤于思考精神的體現,也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的有力表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為學生搭建良好的質疑問難平臺,在相對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大膽質疑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地位,并進行友好的交流與互動。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相關疑問,要耐心解答,并進行鼓勵和表揚,不能對其置之不理,或對沒有意義的問題肆意批評,影響學生提問題的勇氣。同時,教師也需要在課堂上給出一定的質疑問難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主動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索,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結束語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針對當前初中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良學習習慣,數學教師要注意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對其進行有效的矯正和合理引導,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高仰峰.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5.28:230-231.
[2] 田明山.初中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4:132.
[3] 趙偉.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6.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