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乘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自媒體已成為當前流行的新興傳播手段,給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本文從自媒體的含義和發展入手,對自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受到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進行分析,提出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對策,應從教育渠道、教師能力、教育主體、校園文化、法律法規等方面進行加強和調整,全方位強化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 自媒體 高校大學生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3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we media has been the most popular way to spread information, which brings both chance and challenge to patriot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we media, then analyses effects of we media on patriot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 summarizes countermeasures for patriotic education, including channels of education, capacity of teachers, subjects of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words We Media;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c education
高校大學生是富有激情、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活躍群體,是推動我國時代變革發展的接班人,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是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和核心任務。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自媒體已成為當前流行的新興傳播手段,逐漸取代了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給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已引起學界的高度關注。
本文從自媒體的含義和發展入手,對自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受到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對策。
1 自媒體概述
美國學者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聯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報告中,對自媒體作出十分嚴謹的定義: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 簡而言之,自媒體是公民用以發布自己所見、所聞、所想的載體。
自媒體具有個體性、娛樂性、互動性、時效性、多樣性的特點,以博客、微博、微信、QQ空間等為代表的自媒體已迅速普及到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超級筆記本電腦等智能設備的興起,加速了自媒體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的廣泛應用,自媒體成為大學生接收信息、發表觀點、進行互動的主要渠道。
2 自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機遇
2.1 自媒體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有趣
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一般通過書本、報刊、廣播、課堂、講座等方式進行,雖然可以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積極性,但形式上往往是靜態的、固定的。自媒體豐富了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資源,同時增強教育方式的多樣化,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帶動了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更好地傳播愛國主義觀念。
2.2 自媒體使愛國主義教育互動性更強
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一般是知識信息的單向傳授過程,大學生往往只能夠被動地接受,缺少機會參與愛國主義教育的互動。自媒體為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互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大學生創建了一個開放、自由的交流環境,使得信息的傳播更迅捷、更廣泛,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與他人進行互動。大學生與教師和同學們的互動,能夠激發自身的學習熱情,促使自己更好地表達愛國主義情懷。
2.3 自媒體使愛國主義教育時效性更強
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一般以理論為主,案例為輔,內容陳舊,容易脫離時代背景。自媒體為教師和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接收最新的事實熱點,并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自媒體使愛國主義教育的時效性更強,讓大學生在學習愛國主義理論的同時,也能將理論實踐到現實生活中,抒發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另外,當自媒體上出現曲解事實的言論時,教師可以進行及時的指正,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提高了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 自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挑戰
3.1 自媒體使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受到沖擊
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一般采用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單向模式,通過書本、報刊、廣播、課堂、講座等方式進行,這樣可以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積極性。自媒體環境下,愛國主義教育的信息資源豐富多樣,信息傳播快速便捷,使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受到沖擊。
自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主動學習的雙向模式,大學生可以隨時獲取想要了解的社會信息資源,通過主動性的學習進而形成個性化的思想體系。另外,自媒體為大學生創造了自由溝通的平臺,對各類社會新聞、熱點事件等進行分享、分析和評論,使得傳統填鴨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了更大的影響。
3.2 自媒體使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師主導性受到沖擊
在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中,教師具有很強的主導性作用,教師傳授的知識和信息就是權威,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一般可以順利展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自媒體具有個體性、娛樂性、互動性、時效性、多樣性的特點,為大學生提供了全新的、便捷的、多樣的信息渠道,使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師主導性受到了沖擊。
自媒體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中,教師不再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大學生不再依賴教師的愛國主義教育傳授,而是主動對各類社會新聞、熱點事件等進行搜索、分享、分析和評論。另外,有些教師缺乏新媒體應用能力,導致師生之間距離逐漸擴大,使得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無法順利展開。
3.3 自媒體使大學生愛國主義認知受到沖擊
大學生的知識體系還在構建和完善階段,思想和情感也在形成的過程中,導致思想認知水平有限,缺乏獨立思考和辨別的能力。自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不僅不僅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而且內容也是十分龐雜,使大學生愛國主義認知受到沖擊。
2016年我國有不少特大事故發生,如銀川公交縱火案件、沈海高速重大交通事故等。這些事件在真相被調查清楚和公布之前,大學生會通過自媒體進行轉發或評論,非真實的信息會在大學生群體中迅速擴散和發酵,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另外,一些反動勢力通過自媒體對一些重大事件進行歪曲性宣傳和評論,還有一些西方反華勢力利用自媒體傳播西方的意識形態,這都會侵蝕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4 自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對策
4.1 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自媒體渠道
自媒體具有個體性、娛樂性、互動性、時效性、多樣性的特點,教師在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應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改變以往單調的教學模式,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
具體來看,教師可以嘗試搭建相應的自媒體渠道,比如博客、微博、微信、QQ空間等,為大學生創建一個開放、自由的交流環境,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效率和效果。這樣可以使信息的傳播更迅捷、更廣泛,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上引導大學生進行自由、平等的交流探討,尤其對涉及愛國主義的內容和觀點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評論,切實有效地將自媒體融入到愛國主義教育中。
4.2 提高教師的自媒體應用能力
自媒體的迅速普及和廣泛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應該固守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應該與時俱進,熟悉并掌握自媒體的使用方法。
具體來看,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媒體個體性、娛樂性、互動性、時效性、多樣性的優勢,為大學生創建一個開放、自由的交流環境。同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包括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嫻熟的現代技術處理能力等,通過自媒體平臺彰顯教師個人魅力,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4.3 轉變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形式
自媒體使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平等和開放的特點,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弱化傳統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權威身份觀念,增強平等意識,通過自媒體平臺與大學生進行平等、開放的交流。自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應以師生雙方為主體,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觀念和愛國主義情感。
另外,教師應注重培養自媒體平臺下的大學生意見領袖,充分重視大學生意見領袖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為大學生意見領袖提供愛國主義教育的真實信息,培養大學生意見領袖形成積極、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和道德法律意識,使其通過自媒體積極傳播愛國主義教育正能量。
4.4 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自媒體的迅速普及和廣泛應用使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環境,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應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一方面,高校應充分發揮傳統媒介的作用,比如校報、校園網站、校園廣播等。高校應針對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進行及時、準確地報道與講解,并大力宣傳一些典型的愛國事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另一方面,高校應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高校可以重要節日和歷史紀念日向大學生推送特定信息,讓大學生在了解和學習我國歷史知識和傳統文化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的洗禮,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培養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
4.5 建立健全自媒體的法律法規
自媒體以博客、微博、微信、QQ空間等為代表,如今已迅速普及到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然而由于缺乏實名制審核以及相應監管制度,自媒體的開設和運營均處于新聞媒體、電信增值和公共安全監管的空缺區域,使自媒體成為某些人肆意傳播虛假信息和反動信息的平臺。
應該建立健全自媒體的法律法規,使自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在規范的法治體系下順利開展。通過法律強制措施予以監督和保障,比如網絡實名制度、網絡造謠法律責任、網絡信息侵權行為責任等,對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不良影響的虛假信息傳播行為,要依法處理,有法可依。
參考文獻
[1] 李平,魏垚,李依然.微信對大學生思維范式的影響及對策.中國高等教育,2016(9).
[2] 吳林龍.新形勢下愛國主義教育的邏輯進路.思想理論教育,2016(11).
[3] 黨彥虹.自媒體時代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芻議.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8).
[4] 鄒佳.淺析新常態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蘇高教,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