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紀+王紅偉+張云飛
摘 要:以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課程建設為切入點,對職業教育中使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同時,將職業競賽作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獲得職業資格認證的必要渠道和手段納入課程教學計劃,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并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內涵,從而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該文主要就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基于工作過程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166-02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是當前較為先進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開發應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引導,即工作過程導向。工作過程是指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并取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處于動態中的、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是依據并圍繞職業活動中的工作過程建立起來的課程體系,這是它與學科系統化課程的根本區別所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活動,把職業活動的各個元素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出的學生能較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深受企業歡迎。
文章結合筆者學院專業建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C/S結構項目開發》課程改革,主要對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的課堂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在院系領導的指導和支持下,教師們認真探索,大膽實踐,投入大量精力推進課程改革工作。通過本學期的實踐,形成了獨特風格,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科學、教學效果好,質量高,得到廣大學生、同行教師和專家以及社會學習者、行業企業專家的好評和認可,在同類課程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較強的示范性。文章就基于工作過程模式下教學的做法進行了探討。
1 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小組
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確實讓師生都受益匪淺,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掃除字詞障礙,但筆者也發現了這種小組學習的弊端。學生的傾聽能力很差,如果不會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你就很難進步。尤其是展示課,學生們都急于去展示自己的學習心得或為自己的展示做準備,從而忽略了傾聽別人的意見,這樣就把自己封鎖在了自己的世界里,長此下去是不行的,要使小組學習達到良好的效果,教會孩子傾聽是基礎。于是,筆者在展示的過程中又加入了一個環節——評價其他同學的展示,可謂一舉兩得三功,既培養了學生的傾聽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利于擴大影響力,潛移默化地帶動學生傾聽。在班級里開展一些辯論活動,更有力地加強了學生傾聽能力的訓練。
2 培養組的傾聽和交流能力
利用小組開展學習,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可以有更多的學習和展示機會,取得更大的收獲。然而在現實工作中,筆者卻發現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往往不夠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的傾聽能力不強;二是學生們不會進行有效的交流。如果學生不會傾聽,就會致使小組學習雖然氣氛熱烈,但卻沒有實際效果可言,經常是學生之間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甚至于別人已經說過,過一會還會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不善于交流,主要體現在學生對別人的意見只是默許,缺乏對他人意見的分析、補充或是糾正。小組難以獲得有效的成果,即使有成果也往往只是組內個別同學的見解而已。這樣的小組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太好,對學生的促進作用也不會太大。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傾聽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有效培養,以從根本上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3 著力培養學生“組”的集體榮譽感
培養學生“組”的集體榮譽感,也是培養學生“組”的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學生具備了對“組”的集體榮譽感,才能更好地形成小組的凝聚力,才能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選擇集體利益,才能更加團結,學習才能更為有效。當然這種集體榮譽感的形成離不開教師耐心地、刻意地培養。教師要在日常工作中處處考慮和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例如:學生書面展示,就讓他們在醒目的位置標注出自己小組的名稱;讓小組制定符合本組特點的、有勵志作用的座右銘,讓小組成員銘記;經常開展一些小組評比、大力地對先進典型進行表彰等,都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形成。
在筆者今年剛剛接到這個班級時,學生們的行為習慣非常不好,沒有時間觀念,上課鈴響后很久,學生還不能及時進入課堂,更別提做好課前準備,為此筆者不止一次地批評學生,但卻收效甚微。后來,筆者加強了對表現好的小組的表揚,許多小組為了榮譽開始互相進行監督,看到筆者走進教室,他們會立刻打電話催本組的同學趕快進教室,做好課前準備,還在課上相互提醒注意聽講。事件雖小,但足以證明學生對于小組的榮辱越發在意,越發關注。
在這一周的教學中,筆者有幾點感觸:首先,小組長的組織能力較以前有了明顯的進步,每當筆者把任務布置下去后,他們分配任務的效率已經提高了很多,很快就能為每位組員安排好任務,而且任務分配得越來越合理。其次,筆者覺得小組內組員的協作能力也進步了不少。組員之間的討論以及匯總結果所用時間很明顯縮短了不少。經過這一段時間大家的溝通協作,組員之間更加了解彼此,筆者猜想,再經過一段時間,這種協作效率還會有所提高。但是現在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在他們的行為習慣方面,大家只是在學習上互相督促,但是在其他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例如,各組的衛生,有些同學對于周圍的環境是漠不關心的。還有,隨著大家越來越熟悉,并且自控能力還比較差,所以有時上課出現私下說話打鬧情況。當然這些問題只是存在于個別的幾個同學,筆者認為,隨著小組學習的一步步深入,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都會有所進步。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的構建應凸顯崗位技能和相關技術應用能力課程的要求。現實的職業資格以及未來的職業資格都具有不斷變化的因素(對象、內容、手段、組織、產品、環境等六要素),但是我們據此提出來的抽象工作過程(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等)具有普適性。通過基于現實的工作任務的分析,掌握普適的可持續發展的抽象工作過程,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應對面向未來的具體工作過程。因此,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具有理論實際有機融合、更貼近行業崗位實質的特點,是值得大力嘗試與推廣的課程改革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英.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M].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淑華.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3] 楊軼峰.中職數控銑實訓教學方法淺說[J].職業教育研究,2009(8):115-116.
[4] 尤惠芬.關于數據庫課程實訓教學方法的探討[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100.
[5] 李峰.電工實訓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