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摘要】21世紀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在此契機下,網絡信息的大爆炸導致了知識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微課程作為新的學習模式,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為教師探索更多的教育發展構筑了全新的平臺。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前進,數學課程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微課程作為信息時代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為我們優化數學課程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數學課程;微課程;視頻;課程內容
當今社會正日益顛覆著傳統的思維模式,在這知識爆炸的時代,信息化的推動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同時也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小學數學的教育發展,在各個方面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微課程也就隨之應運而生。
所謂微課程,是指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將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學視頻作為載體,為闡述某個學科知識點及重難點所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它與傳統課程模式相比,微課程有化繁為簡、提高教學吸引力、加強教學效果、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
一、數學微課程現狀的分析
(一)數學微課程開展的可行性
微課程數學教材的內容,大多由簡單到復雜,從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注重學生在生活中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
結合目前國內現狀,各小學在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的建設上已初步完成,多媒體教學已經能夠在大部分學校開展起來,為微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提供了必要條件。在教師對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技能上,大多數教師也都掌握了基本辦公軟件的使用,而且也已經具備了教學中常用軟件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意識,如熟練地掌握了文檔、表格、幻燈片的使用。同時作為學習主體的小學生,借由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多數基本掌握操作常用軟件界面的能力,會進行常用工具軟件的基本操作,例如,繪畫、圖片處理、文字輸入等。基礎設施的初步完成、具有運用多媒體技術意識和能力的老師、初步掌握操作常用軟件能力的學生,這三樣都為數學微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開發數學微課程的意義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通常都維持在十分鐘左右,特別是相對年齡較低的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很多的數學概念本身就非常抽象,常常以定義、原理、空間觀等多抽象形式出現,這與學生具象化為主的思維特點相矛盾,許多學生無法一下子從具象化思維轉換到抽象思維。而微課程具有視頻時間短、主題單一的特點,可以將教材中的難點重點細化,再通過視頻播放這一生動活潑的方式將抽象的知識、概念形象化,具體化,適當增加知識點的趣味性,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
2.日益進步的知識水平
當今社會對人們的認知速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而現成的課本,往往無法及時做出及時更新。微課程的開展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微課程以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需要為依據,將社會的發展和學科內容的變化及時而又靈活地反映在課程之中,補充教材中沒有涉及的知識內容,又可以適應處在不同階段、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數學教學上達到可持續發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3.對數學課型的轉變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時間過長,知識點較多而且瑣碎,因此學生往往感到疲勞從而使得注意力分散,這也降低了學習和教學效率。微課程的視頻時間大多在5~10分鐘之間,通過碎片化的時間,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單一主題,單一個知識上來。在微課程模式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觀看視頻的內容,甚至多次反復地觀看,建立興趣,發現問題,然后和同學及老師共同探討,通過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的節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達到先學后教,先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的目的,打破填鴨式的被動過程,全面激發教學的互動性。
4.有利于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
通過視頻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不僅加強了學科內部知識的聯系,而且極大地加深了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例如與自然、語文等學科的結合,通過豐富的語言表達及形象生動的發散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數學邏輯的嚴密和嚴謹美妙的學科美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二、數學微課程開展的展望
數學微課程的開展,必將成為數學教學中的利器。對于數學微課程的設計,首先需具備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過多地強調視頻各種聲光特效的運用,反而會讓人有本末倒置的感覺,一些微課程設計者為了追求亮眼的效果,將視頻制作得極為精美,采用了大量的圖片和聲影效果整合起來,卻忘記了課程的本質其實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大量圖片和聲影效果使得學生更多的是在關注動畫的形式,從而忽略了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其次,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在數學微課程的開展中,也不應在一堂課的時間內穿插大量的微課程,要精選教材、選擇有實效的知識來學習。考慮到數學的學科特點,一些復雜的知識點,只用幾分鐘的微課程,想要透徹地闡述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在微課程的制作上,應當要選擇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而非事無巨細全部采用微課程的形式。此外應當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保留適當的問題,留給學生進行思考并且加以解決。最后,小學生因受到自身認知水平及生理因素的限制,在數學微課程教學中,教師還是應當居于引導和指點的地位,而非讓學生成為整個課程中的主導者,在恰當的地方點名問題的所在,循循善誘,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思考,并且在學生遇到思維瓶頸時加以點撥,適當地激發出學習、思考的激情,往往能夠更好地發揮出教學相長的優點,最大化地完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微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上,提供了非常大的可行性和發展空間,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如何更好地結合當地實際教學情況,更好地開展數學微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我們每一個青年教師肩負的任務和使命,讓數學這門學科,真正成為每一個孩子騰飛于未來社會的翅膀。
【參考文獻】
[1]馬紅芝.教育實習微型課程的設計與開發[D].上海師范大學,2012(4).
[2]顧雪林.一個人的網絡教學震動了世界[N].中國教育報,2013(02).
[3]黃燕青.翻轉課堂中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