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永
[摘 要]有效閱讀是實現語文教學高質量的重要途徑,而有效閱讀需要語文教師的有效引導。只有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才能夠蕩起學生有效閱讀的漣漪。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期待、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以及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等,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行有效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有效閱讀;閱讀興趣;閱讀期待;閱讀習慣;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7-0024-02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具有基礎性作用,是提升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的前提。閱讀的精髓就在于有效閱讀。有效閱讀是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師的有效引導,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同時增進師生的互動交流和情感的溝通。然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雖然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策略,導致有效閱讀依舊未能實現。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引領來實現學生的有效閱讀,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就成為語文教師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要實現有效閱讀,教師應當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針對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課堂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參與度,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方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閱讀《走,我們去植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森林的圖片,并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激發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并積極投入到課堂閱讀中。又如,學習《死海不死》時,教師可以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為學生展示死海的景象以及人們浮于死海上的圖片,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為什么人不下沉?”的疑問,然后認真地從文中尋找答案。
當然,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是多樣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進行游戲或者開展互動,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豐富學生的閱讀期待
閱讀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含學生、文本、教師等多個方面;同時也是一個展現師生心智活動的過程,是豐富學生閱讀期待的重要途徑。要真正實現有效閱讀,就要學生全部的情感意志參與和智力思維的投入。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最大限度上地以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去初步解讀作品。同時,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他們基于自己的經驗和情感取向進行多元化解讀。
如,蘇教版的《最大的麥穗》一文,蘇格拉底為了有效地引導學生,讓他的眾多弟子在麥田中尋找最大的麥穗,以感悟人生道理。他對他的弟子說:“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他有那么多的學生,即使有一個人摘到了最大的麥穗,其他的學生也就不可能獲得最大的;他又說:“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做出準確的判斷。”這似乎很矛盾。在看似矛盾的語言中,蘊含著哪些人生哲理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品讀,幫助他們領悟其中的道理。在對文章的反復品味后,學生懂得了在人的一生中,會有很多次機會,但是如果不懂得抓住,到頭來將一無所獲,因此把握現在的機會才是最真實的。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為他們播下正確的思想,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時,首先,教師應當從任務要求轉到興趣的激發上來,讓他們喜歡閱讀,以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完《草船借箭》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通俗讀本。從最初的完成作業到被名著所吸引的這一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其次,每周至少留一堂閱讀課,讓學生閱讀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讀物的部分精彩內容。最后,教師可成立閱讀小組,讓學生共同閱讀相同的內容,以利于他們相互交流、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個性看法。
四、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
閱讀的有效性離不開對文本的理解。無論閱讀教學怎么教,都不能脫離對文本意義的解讀、語言的積累,離不開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學生閱讀,教師要先閱讀。準確地解讀文本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文本,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確深入地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才能有科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才能為學生搭建良好的閱讀平臺。因此,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鉆研教材、多角度解讀教材,這樣才能明確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有效挖掘教材資源,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自主閱讀。
學生的閱讀既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又要有自由的空間。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由于知識經驗、個性氣質、情感態度等的不同,因此學生的認知、體驗、感悟也不盡相同。教師要在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同時,進行適當的引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文本的自主閱讀,理解了文本的內容,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能力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能力的培養,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借助文本,理解和體驗文本的價值;借助對文字的閱讀,積累語文知識,訓練語文技能,提升人文素養。
五、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
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初始階段。小學生對課外書還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擔負起引導并幫助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課外讀物的任務,以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
怎樣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呢?具體而言,一是要引導學生選讀古典名詩名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文明傳承中,不乏美文佳句。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以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同時,還應向他們傳授閱讀與欣賞方法,讓他們感受到語文之美,傳承中華文化。二是要引導學生選讀包含時代正能量的讀物。在文化日益多元、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表現時代最強音的作品,增強學生明辨是非、鑒別美丑的能力。三是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品讀中外經典名著。中外經典名著,是前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結合教學進度為學生推薦中外經典作品。
總之,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有效性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影響。有效閱讀與語文教師的有效引導息息相關。教師的有效引導,必將蕩起學生閱讀的漣漪,從而實現語文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喬麗娜.在中小學生閱讀中教師引導、控制的思路與設計[J].文科教學探索,2012(1).
[3] 劉叔瑜.有效閱讀的基本途徑[J].文學教育,2009(10).
[4] 李少飛.有效引導,無聲潤澤——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索.語文教學與研究[J].2013(8).
[5] 宋冰俠.語文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有效閱讀[J].教學,2010(10).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