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豐 于曉晶
【摘 要】新的教育理念提出傳統課堂要向新課堂轉變,實現教育的最高目的。高效課堂要求將學生從被動學習的狀態中解放出來,以激發學生為教學宗旨,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我觀察等能力。構建高效課堂,要讓課堂既有序,又有趣。所以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而家長和社會則需要全力配合學校和教師的工作,共同為打造高效課堂而努力。其中,對話式教學是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它能挖掘學生潛在學習興趣,幫助我們提高課堂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對象是音樂課堂,以對話式教學為例展開相關研究,通過分析音樂課堂中學生的行為和表現,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同時以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為基礎,探索如何讓對話式教學走進音樂課堂,繼而打造音樂高效課堂。
【關鍵詞】音樂;高效課堂;對話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198-02
一、概念釋義
(一)高效課堂。高效課堂這一概念是在教學效率的基礎上提出的,主要針對教學的無效性和低效性。高效課堂是課堂的最高境界,指的是課堂上完成某一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效率,即教學效率,可以起到影響社會效益的作用,是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高效課堂是以素質教育為依托,追求用最少的時間實現最好的學習效果,確保在有效的時間內,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影響。這一過程是愉快的教學過程,是將教學任務、學習效果以及課堂時間相互融合統一的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其價值觀和道德品質。
(二)對話式教學。對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主要渠道。教育應該具有對話性。教師在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對話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是基于知識、教師、學生三者的教學活動,要求三者都處于平等地位,繼而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促進彼此之間的心靈溝通,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音樂課堂現狀
(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存在不平等現象。筆者在隨堂聽課過程中發現,音樂教師在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或是進行自由表演、演唱等練習時,有一部分學生在開始的時候還能認真討論或進行練習,但是過了一會就有學生陸續“溜號”,教師發現這樣的情況時,基本上都是采用肢體、表情和語言暗示,提醒學生要注意課堂紀律等,甚至有時候還會警告和訓斥學生。從表面上看,教師這樣做可以維護課堂良好的秩序,但很多學生往往只是不再說“閑話”,他們的思緒其實并沒有被拉回來,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或練習中,依然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筆者課下與這些學生聊天,從談話內容可以看出,在課堂上教師沒有用一顆平等的心對待學生,也沒有試圖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對于學生上課溜號、走神等行為只是一味打壓,并沒有真正去了解背后的原因。
(二)教師和學生都缺乏活力。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這樣的課堂才是有趣味的課堂,能夠為學生打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繼而保持一種勇于探索、樂于學習的精神狀態。我們可以看出,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消極和被動的,這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以及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源于學生的不自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合適,致使學生對知識內容或是課堂活動不感興趣。
總的來看,當前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最佳狀態。因此,我們應該著手解決這些問題,嘗試運用對話式教學打造音樂高效課堂,以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利用對話式教學打造音樂高效課堂的實施策略
(一)耐心傾聽,平等對話。對話式教學的核心是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讓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平等對話。因此,在課堂上遇到問題時,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觀點和訴求,同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而對于不同性格的學生,談話交流的方式也具有針對性。例如,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他們往往缺乏自信,所以對待這類學生應該多些引導和鼓勵,少一些不滿和責備。但對于性格比較開朗、表現活躍的同學,則應予以“合理打壓”,避免這類學生過于浮躁和自大,以此保證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多接觸學生,使自己真正融入到學生中間,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這樣的環境也有益于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學理念,同時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對音樂課的感受和想法。也只有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才能真正實現平等交流,教師可以時刻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讓學生認識到教師不僅是他們的師長,還是他們的好朋友。
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我,為構建良好音樂課堂氛圍做好鋪墊。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自己始終處于引導地位,然后用心感受他們的情緒、情感,繼而引導學生透過知識探尋作品背后的深刻內涵與寓意。
例如在欣賞交響曲《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首先要在課前準備充足的資料,深入了解這部音樂作品。這首交響樂極具教育意義,如果講授方法不當,會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宜用對話式教學方法,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作品的旋律與情感之間的關系,并感受作品所包含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循循善誘,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不再將音樂學習視為一項學習任務,而是學會享受音樂。
(二)引導預習,有效對話。對話式教學是在師生平等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樣學生才能在預習中發現難題,并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為“對話”奠定基礎。
上課之前,教師要備好課,上課時則要留一點“懸念”,激發學生對下節課所學內容的好奇心,然后在課后適時提醒學生做好預習。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來督促學生預習,學生根據這些問題查找資料,然后帶著問題與想法展開交流和互動,這樣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加強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通過課前預習,也可以為學生帶來成就感,提高他們對音樂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茉莉花》這節課時,教師先是在前一節課就布置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因此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們圍繞這首歌曲開了一個小型辯論會,就民族音樂的特點展開討論,互相交流自己對這首作品的理解和看法,讓整個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這樣一來,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既收獲了知識,又讓談話內容更具“含金量”。
(三)創設情景,和諧對話。利用對話式教學方法打造音樂高效課堂,對話環境非常關鍵。和諧的對話環境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讓教師與學生之間“有話可說”,增強課堂中對話的效果。當學生的潛意識里認為已經身處一個相對安全、和諧的環境中時,他們自然就會勇于發表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在課堂上盡情展現自己。
學生需要來自教師的尊重,需要教師正確而積極的引導才能在課堂上真正有所收獲,也才能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為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嘗試著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對話的環境。如將桌椅圍著教師四周擺放,中間留出空地,方便學生和教師發言、表演。這樣安排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老師不再是站在講臺上的“指揮者”,而是能夠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友人”,不僅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而且還讓課堂氛圍變得輕松。
接下來,教師再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對話的心理環境。音樂是一門藝術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幽默風趣,對學生親近友善,必然會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教師要積極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稱贊學生、鼓勵學生,對于犯了“錯誤”的學生,應該結合其他因素,嘗試以朋友的身份了解事情的原委,繼而再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切記不能用強硬的態度訓斥或懲罰學生,而是將自己變成學生生活上的小伙伴、學習上的好幫手,以此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提高學生欣賞和創造音樂的能力。
除此之外,高質量的課堂不僅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努力,同時還需要各方的支持,特別是家庭和社會對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的成長一方面需要學校的塑造;另一方面則依靠家庭的正面教育。
高質量的課堂還需要社會的輔助。只有家長和社會支持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教育效益最大化,同時對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也能起到輔助作用。學校教育需要社會的配合,社會整體環境對學校教育的實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為學生創造良好健康的社會環境,對他們有著積極的影響。學校可以聯合社會共同舉辦關于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活動,如關愛老人活動,到敬老院為老人們貢獻一份愛心,或是開啟一場凈化環境的活動,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
總之,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校、社會,在對學生的教育方面都有著不同的特點,對學生的教育應該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體系,使得各個教育領域能夠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為打造高效課堂、完成素質教育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
[2]王金霞.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3]夏鳳玲.淺談語文教學中的矛盾關系[J].基礎教育參考,2013(3).
[4]徐寶林.打造生態課堂錘煉提問藝術啟迪學生思維[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3(2).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王永豐(1995-),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學生;
第二作者:于曉晶(1981-),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音樂教育學博士。
課題名稱:《對話式音樂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模式初探》,課題編號:443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