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輝
(吉林長春市第五十二中學)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在傳統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較為枯燥無趣,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培養。故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摒棄傳統課堂教學的缺點,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豐富課堂教學,顛覆傳統課堂中師生的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但在運用教學策略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對教學策略進行簡單的修改,因此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如何合理地運用教學策略進行淺略的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語文是至為重要的一門課程,教師也高度重視學生的語文水平,但在教學中仍會出現學生思維呆板的狀況。語文這一科目的教學目標便是要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語文知識進行寫作,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但在傳統課堂模式下,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形成了一種固定呆板的思維模式,不會進行創新。針對這一狀況,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以及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這三種思維能力來提高學生的總體語文思維能力。根據皮亞杰認知理論,初中生正處于運算階段,思維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故教師在初中階段要把握學生的思維發展特征,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思維能力。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形象思維
語文是一門相對而言比較抽象的科目,教師在教語文時主要通過抽象的語文文字向學生講解知識點,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主題與情感。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是通過一些優美的文字描述一些場景,學生需要有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才能在腦海中構建模型,想象出課文所要描述的優美場景。一些抒情文中,作者表達自身情感會通過一些擬人、暗喻、明喻等寫作手法流露情感,故在課文學習中,教師需要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明白文章主題。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通過在教學中播放視頻或者圖片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先在情境中粗略了解課文作者所描述的故事、場景或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學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將學生引入課堂中以及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能夠聯想到教學情境中的內容,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升形象思維能力。
二、增加課堂互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存在一個誤區,普遍認為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運用于數學、物理或者化學這些理科科目,從而忽略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實際語文學習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學生只有運用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感受出作者的情感,才能處理課文線索,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課堂互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對文章中主要內容進行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分析課文,在分析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
能力。
例如,在講《濟南的冬天》這一文章時,可以提問:“這一文章開頭寫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寫的?”“文章抒發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這幾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同時,促進思維的發展,從而提升思維能力。
三、設計特色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能力是每一位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開展特色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展思維,自由思考,發揚自身個性。例如,在教《木蘭詩》時,可以讓學生根據文中內容編一個小話劇,可以自己改動情節,充分想象木蘭如果在軍營被識破身份之后會發生什么等。通過這樣的特色活動可以充分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通過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自主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通過在課堂中開展特色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教學策略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以及年齡特征進行適當的調整,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經驗不斷完善教學策略,為學生的學習創建一個文明舒適的學習環境。我相信,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實踐經驗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策略,一定可以培養出適合當今時代發展的多元化學生。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