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正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教研室)
摘 要:初中歷史內容繁多,把握好復課策略是中考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在中考復課過程中,必須立足《中考說明》,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掌握答題技巧,做到目標明確、方法對路,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獲取好的中考成績。
關鍵詞:歷史復課;方向;基礎;專題;技巧
一、研讀《中考說明》,把準備考方向
《中考說明》是中考的綱領性文件,充分體現教材的主干知識。中考所考的知識點全在《中考說明》的規定之中,因此,在歷史復習的過程中必須立足《中考說明》,明確備考方向,準確把握考試范圍,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在復課教學中,要按照《中考說明》規定的范圍,組織教學,把準考點,《中考說明》中沒有羅列到的知識點可以不講,《中考說明》中羅列出來的要一個不漏。要細化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對照所有考點,逐一落實,不熟悉的歸納整理,強化記憶與訓練,以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同時要認真研究《中考說明》中的樣題及我省近三年的考題,研究試卷的結構、特點、規律,準確把握今年中考的方向,以期提高復課的準度和效度。
二、夯實基礎知識,突出復課重點
新課改以來,中考歷史主要強調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思維判斷能力的考查,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情況的測試也是中考歷史的主要內容,基礎知識落實得到位與否是中考成敗的關
鍵。如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兩種命運的決戰》這一課,要讓學生知道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全面內戰爆發的基本史實;重點掌握國共兩黨兩條不同的道路、兩個中國命運斗爭的尖銳集中體現在重慶談判;“轉戰陜北”屬戰略防御階段,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敵我力量發生變化時,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階段。引導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理解和記憶所要掌握的內容、考點。
三、構建歷史專題,形成知識體系
構建歷史專題,就是打破中國史和世界史的界限,串聯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形成歷史體系。要求學生把已掌握的歷史知識前后左右貫通起來,把一個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發展變化聯系起來,進行“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絡。比如把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發生的背景、時間、經過、結果、影響通過列表的形式進行縱向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和記憶歷史事實及中國逐步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過程;橫向比較如一戰期間英、美、日三國是侵華的主要國家,可列表比較他們對華貿易比重的變化。這樣就可以由點到線,由線到面,使龐雜的歷史發展階段和知識結構形成歷史知識體系。
四、綜合模擬訓練,鞏固所學知識
綜合和模擬訓練是歷史復課的重要環節,可以進一步鞏固基礎,提高能力,應對中考。教師應該做到:參考中考樣題和往年中考試題,精心設計或精選試題,不搞題海戰術;精心篩選試卷或試題,挖掘原試題內涵,刻意改變一些題的條件或問題的設計,使學生在訓練中觸類旁通;認真講評試卷,不能只對答案,切忌就題論題;特別關注出錯率較高、得分較低,典型性、針對性和綜合性強的題目;注意整體歷史知識結構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試卷講評的基礎上,形成主動完成對所有歷史知識歸納整理、構建網絡的能力。
五、掌握答題技巧,提升應試能力
答題技巧訓練是提高復課質量的有效途徑。學生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在復課過程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復課中要特別重視答題技巧的訓練,在整個復課過程中要切實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盡可能減少失分。一是認真讀題。通過讀題目、讀題干、讀問題,基本弄清題目考查的背景和對象。二是仔細審題。正確判斷問題的意圖和要求,基本理清解題的思路。三是掌握方法。一般采用篩選法、排除法、推理法、分析法、比較法等,逐步縮小選項范圍,選定最佳答案。四是問題入手。做材料題時,先瀏覽所要回答的問題,再帶著問題閱讀材料,做到邊閱讀邊思考。五是找答案源。先在材料中找答案,有些答案隱藏在材料題中,可直接抄寫或引用;不在材料中的,再從教材中或資料中尋找并組織答語。六是知識遷移。把材料和教材相關內容進行知識遷移,整合出準確的答案。七是抓關鍵詞。比如從“標志、開始、轉折、客觀、主觀、根本”等關鍵詞入手提取有效信息,排除無效信息。八是判斷分值。注意每一題的分值,如果這一題是1分,答案應該只有一到兩句話,如果這一題是2分,答案至少是兩句話以上,以此類推。九是不全翻書。做題時,不是每一題都要翻書,只有不會做的和沒有把握的題才翻書。十是書寫規范。書寫端正,字跡清楚,不寫錯別字。
總之,歷史復課中有許多應注意的地方,有效的方法也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總結、分析和研究。只要努力做到目標明確、方法對路,就能事半功倍,使學生獲取好的中考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昧寶.歷史專題復習要處理好八種關系[J].試題與研究,2008(8).
[2]李彩霞.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J].新課程學習(下),2011(1).
編輯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