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文
(山東省曲阜市書院街道中心中學)
我們生活在集體中,我們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他
人,同時也受到他人的影響。因學校安排臨時接手三班,和學生課余時間聊天,學生的那句話讓我震驚,“一班第一,二班第二,我們三班永遠最后。”十一二歲的孩子,就對未來抱著這樣的態度,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一、尋找班級正能量:重樹前進動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發現班級狀況的確很糟糕,三五成群,形同一盤散沙。吉尼斯跳長繩項目竟無人組織練習,比賽時隊員松松垮垮,其他同學自己做自己的事,一副與自己無關的樣子。的確,那句話已深深侵染孩子的心靈。
怎樣才能消除孩子們心中的消極定位?正巧學校舉行歌詠比賽,我心中就有一個想法:這次一定要盡自己最大努力,用成績和汗水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重新點燃學生內心對勝利的渴望和信心。怎樣才能在激烈比賽中脫穎而出?排練的形式、人員的選擇讓我絞盡腦汁。
小怡、小瑋等幾位學生進入我的視野中。這幾個學生都非常靈動,各方面素質都不錯,舞蹈表演尤為突出。但她們平時與班級管理似乎格格不入,抱成一團與班干部進行對抗。隨后找她們進行交流,能否根據表演節目設計一套舞蹈,她們欣然接受。沒過幾天,就開始與歌曲一起排練。辛勤的汗水最終贏得大家的掌聲,“我班也能得第一名,全校第一名。”聽到主持人宣讀比賽結果,學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紛紛發出感嘆。
二、傳遞正能量:凝聚班級集體意識
學生平時都在各自的班級中學習,集體意識、觀念并不突出,而當班級間或學校組織一些校級活動時,學生的集體意識一下子就迸發出來,此時則是對學生進行集體意識教育的最佳時機。
在一次校隊列、廣播操比賽中,盡管我三番五次要求穿校服,排練當天在整齊劃一的隊伍中仍出現三四個“雜牌軍”,顯得格外扎眼。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班倒數第二個出場,學生在觀眾區觀看。“其他班的你有沒有認識的同學,問問他們能不能借給你穿穿。就一會兒,要不然我班就要扣分……”一陣竊竊私語從男生隊列中飄入我的耳中。
伴隨著上一個班級退場的腳步,我班開始做賽前準備活動。學生在認真準備的同時,似乎有一絲焦急。“老師,我借到校服了。”蔣智偉高興地向我報告。原來趙俊熙將自己的校服給了蔣智偉,自己借了一件。
“一二一……”在班長的帶領下,全班甩開胳膊、邁開步子,有節奏進入預定比賽場地。所有的學生都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一個動作,連一向對活動不太積極的高嘉,都極力合著比賽的節拍,效果超過我的預想。雖然最終結果我班僅獲得二等獎,但看到學生的出色表現,我內心更多的是欣慰。
在學生的歡呼聲中,團結、集體意識已在他們心中悄然生根。我們班級內還組織開展了過年味十足的春節、獻給母親的禮物、心存感恩潤澤心靈、我們相約去踏青等活動。活動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在活動中學生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心酸、艱辛,體會了活動的規則,學會相互包容、諒解、合作。集體活動正如那“潤滑劑”一樣,日益凝聚著班級的團隊意識。
三、匯集班級正能量:我是班級主人
我一直都在想,怎樣才能盡可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當我們把絕大多數精力聚集在學生學習時,卻忽視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先天素質不同,家庭情況不一樣,個人發育也有早晚,造成學生個體間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們老師應該怎樣做?是讓放心的小助手幫助管理班級,的確許多事情讓自己很放心,可其他人怎么辦?他們只能是看客。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不公平待遇必然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
為此,我積極嘗試學生自主管理班級——小組輪流管理班
級,把班級的大小事務都分解到小組中去。每個學生都有任務,所有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每周小組輪流管理班級,行使班級主人的權利,履行義務。
轉變觀念,變“要我上”為“我要上”。改變過去老師指定人選,關注兩端的學生,整個班級只是個別優等生展示的舞臺。我經常對學生說:“機會是你自己爭取的,只要相信自己,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只要你敢于去做,班級永遠是你展示風采的舞臺。”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孩子,盡可能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
原來讓我絞盡腦汁的“刺頭”,逐漸成為班級各小組的組織
者,有的還成為學校光榮的志愿者,課間穿梭于辦公室、走廊、校園之間,成為校園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為此,我們組織了一次《我的集體,我們的家》主題班隊會,其中一個環節“給為班級作出貢獻或為自己提供幫助的同學獻花”。收到同學獻花的張家寶,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沒想到自己每天做的如此平常的工作,竟然被這么多同學關注。此刻我的心里非常高興,并下決心一定要認真做下去,為同學們服務。
學生才是班級的主人,人人在班級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身上都貯藏著巨大的正能量,把你我的正能量釋放出來,哪怕一點點,大家的正能量匯聚起來,就是創造奇跡的能量。正能量傳遞“勇氣”,正能量傳遞“自信”,正能量傳遞“溫暖”,正能量傳遞“快樂”……正能量讓班級的每個人星光閃耀。
編輯 張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