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
(山東省日照第五中學)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對高中教育的關注也放在了如何才能夠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方面。作為高中的重點學科——化學,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展開以培養與提高高中生化學學科素養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科素養;教學策略
化學學科素養是指學生在面對一些現實問題時,能夠利用化學知識、化學學習方法等解決實際問題,并在此過程中表現出的學科品質。就現實而言,雖然人們一直在強調培養高中生的化學學科素養,但是化學課程的教學重點依然放在了高考之上,師生所展開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大部分的學生在畢業之后,都無法繼續學習化學,更遑論將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我們必須要正視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將化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化學知識,以此培養與提高高中生的化學學科素養。
一、將化學與生活聯系起來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設計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時,明確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而要想培養高中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就勢必要將生活與化學聯系起來。首先,教師要深入鉆研化學教材,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讓學生學習生活化的化學知識。其次,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具體的生活再現于課堂之上,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促進他們對化學知識加深理解。再者,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展開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將課上資源與課下資源進行整合,多讓學生參與到化學學習之中。在《走進化學科學》一課中,魯教版化學教材中提供了很多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我抓住教材這一特點,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了生活中與化學緊密相關的生活現象的照片,比如升空的熱氣球、有生銹的鐵絲、污染空氣的汽車尾氣等。
二、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
化學實驗除了是學生所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所必須掌握的基本化學技能之外,還是教師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然而,高中生的學習時間十分緊迫,他們的學習任務十分繁重,很多教師也因為準備學生實驗程序復雜,組織不易,漸漸放棄了實驗教學,即使展開實驗,也總是以演示實驗為主。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說,演示實驗雖然豐富了化學課堂,但依然沒有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給學生增加親自動手的機會,使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深化自己的認知。在《觀察金屬鈉與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中,我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了金屬鈉、蒸餾水、無色酚酞溶液、酒精燈、鑷子、燒杯、濾紙等實驗用品,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生需要認真記錄每一個實驗步驟,觀察金屬鈉與水反應的現象,從而探究出金屬鈉的性質。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化學知識
自新課改以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型時代,對于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高中化學新課標也指出要用學生的“學”代替教師的“教”,培養化學學科素養也強調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究化學知識,使其在豐富自身化學知識儲備的同時,還能夠總結出學習化學的規律,從而提高自身的化學學科素養。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了解新知識的教學重點,并在預習時記錄學習難點。在化學課堂上,我會檢查學生的預習成果,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一帶而過,重點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來探究疑難知識。比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應用》一課,學生對于元素周期表在工業中的應用原理及其位置、結構、性質關系了解不深,于是,我播放了有關農藥用途的視頻,利用半導體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與交流。小組內部要求同存異,總結本組探究結果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總而言之,培養高中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是新課標為廣大化學教師提出的新的教學挑戰,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綜合提高高中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發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將化學與高中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從化學的角度來觀察生活,用生活來促進化學知識體系的完善;教師要增加學生動手的實踐機會,提高他們應用化學的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化學知識,使其具備科學的、可持續性的學習能力,從而促進高中生化學學科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先錦,胡天保.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4).
[2]林小駒,李躍,沈曉紅.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構成和特點[J].教育導刊,2015(5).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