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春+薩克多耶夫+巴圖
摘 要: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經濟是其發展的源動力。受體制、思想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然無法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因而相關的學者指出,我國應對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改變,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民生的提升奠定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就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含義、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含義、進行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意義及創新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策略等相關方面的內容進行相應的論述。
關鍵詞:中國經濟;經濟發展模式;轉變
相關的學者指出,經濟模式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增長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而我國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對經濟帶來促進作用的同時,也相應的引發了一些問題出現。進而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后,對我國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轉變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這也為我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奠定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其需要人們于實際中不斷的來嘗試、調整,從而來有效的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持續化的、穩定的、快速發展。
一、中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含義
在我國一直實行“以物為本”的經濟發展模式,該一經濟發展模式是以數量經濟發展理論為基礎而提出的。在這一經濟發展模式下,經濟數量的增加是其所關注的重點,而對于經濟質量關注度不足,同時也未對經濟增長、經濟發展進行有效的區分。
此外,該一經濟發展模式依靠對物資要素的增加來實現對經濟增長的推動。所以在這一經濟發展模式下,高成本、低效率的問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被逐漸的凸顯了出來。換而言之,這一經濟發展模式下對于資源造成了浪費。不僅如此,由于人們過度的資源使用,同時還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對于資源的可持續化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含義
在當代,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理論被提出。該一經濟發展模式下的中心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不斷的對人們的生活水平、健康物資生活進行提升。以實現在提升人們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養的同時,依靠人民群眾來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運行。在這一理念下,人與物高度統一,促使勞動與勞動的成果相結合,并于這一過程中來尋突破促進經濟的發展。
相較于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成本支出有所下降、技術上有了大幅度的進步。進而在保證經濟穩定運行的條件下,來完成經濟結構的優化。最終來實現對生產進行解放,全面的來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為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和諧發展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三、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含義
在當代進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一種必然,而所謂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則是指對當前生產結構、需求結構、投入結構這三方進行轉變。從而來依靠科技創新來完成當前的產業結構優化、速度與質量、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增長、投資與出口相協調。逐漸的將生產結構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過度,并合理的來利用消費、投資、出口對經濟的影響,不再單純的依靠物資的投入來拉動經濟增長,以科學的、合理的來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四、進行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意義
雖然近些年在我國,經濟增長的事態良好,但是與之所相關的矛盾凸顯的更為嚴重了。而事實上在原有主張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經濟發展模式下,資源被大量的消耗了、生態環境遭到了無情的破壞、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谶@些實際問題,相關的學者提出了新經濟發展模式理念。進而以全局的角度,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和諧、人類文明、生態環境、政治等多方面進行協調、平衡。
并寄希望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新經濟發展模式來取代原有的“以物為本”的經濟發展模式,通過技術創新等方式,來科學的發展我國經濟。就時代的發展而言,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更符合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因為在當代,資源對于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制約性的影響。對于有限的物資資源其取之有限,當其消耗殆盡之時,若是沒有新的技術能源出現,國家的經濟發展將勢必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將舉步維艱。因而就這一角度而言,當前采用“以人為本”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對于國家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人類與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等多方面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
五、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變化的創新措施
1.以市場資源配置為基礎來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雖然在當前人們已經意識到,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進行轉變是勢在必行的。但是由于受到生產要素市場因素影響,無法有效的進行技術的創新、效率的提升。而其卻是促使經濟發展模式科學轉變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因而在當前人們應基于市場的角度來對資源進行配置。進而來改善原有生產要素價格過于偏低、生產要素市場不夠健全等問題,平衡好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市場供求的關系,將科研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促使國家經濟、社會和諧、快速、穩定的發展。
2.進一步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
在當前對產業結構進行科學的、恰當的調整,對于提升相關資源的配置率,進一步的促進產業升級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在這一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著重對地區間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例如,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快速,而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緩慢。這表明目前在我國低端行業在東部地區的發展已經開始受到市場的制約了,其在東部地區的發展空間逐漸縮小。但是這類低端產業,受地域經濟影響,在中西部地區依然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因而相關部門應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對這類產業進行地域轉移。進而來有效的對地域間市場差異情況進行彌補,以實現對地域間產業結構進行優化的目的。
3.從財稅政策角度來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另外,有關部門應結合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對相關的財稅政策進行調整。進而來對地方政府職能進行監管,公正、公平的來對企業開展財稅征收、監督管理,避免地方政府過度追逐利益情況的發生。以有效地來改善當前低水平建設工作反復發生而引發的資源浪費情況,以提升當前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為節約型社會建設奠定下堅實的基礎,促使國民經濟向著可持續化方向所發展。
4.合理的、科學的進行社會收入分配
為了保證社會的穩定發展、促使經濟的快速、持久化發展,相關部門應對當前社會的收入分配體制進行改革、創新。進一步的來對當前各項社會保險制度進行完善,以為經濟發展模式的科學化、合理化轉變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條件。在這一過程中,應加大對當前弱勢群體的政策保護,進一步的來擴大社會保險的保障范圍。以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為社會的長治久安、國民經濟的穩定、持續、高效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六、結語
在當前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是世界各國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對于我國而言,在新時代下做好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促使其向著科學方向發展,對于社會的穩定、國家的未來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等多方面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意義。當然這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其需要人們在轉變的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這期間問題的出現是無可避免的,有關部門、有關人員應針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盡量做到科學的來完成產業結構之間的調整、市場資源的合理化分配、生態環境、各項資源的有效保護、節約,為實現可持續化的國民經濟發展奠定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熙保.論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及其轉變[J].當代財經,2011(03).
[2]秦利芹.淺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J].華商,2008(15).
[3]郭熙保.從發展經濟學角度看待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及其轉變[A].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領導小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戰略思維(2011)[C].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領導小組,2011(10).
作者簡介:王曉春,沈陽工業大學;薩克多耶夫,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國立工業管理大學,校長,教授;巴圖,俄羅斯布利亞特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