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坤
摘 要:素質教育強調要釋放孩子的天性,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語文不僅是小學生學習母語的重要學科,也是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最主要學科之一。因此,教師在傳授基本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品質等。在這個背景下,很多教師將重點放在了培養與提高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之上,并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現在大多數的小學生都在家中享有父母的獨愛,他們是家庭的中心。他們能夠享受豐富的物質條件,但是缺乏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機會與能力。現代通訊工具的高速發展,使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這就對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展開合作學習,可以使小學生具有團隊意識。另外,小學生處于正在成長的階段,他們的學習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尤其是隨著年級的升高,接受的語文知識越來越多,這種差異就會變得更加明顯。展開合作學習,讓學生彼此幫助、互相促進,能夠在使其學到語文知識的同時,充分展現他們的個性特點。筆者從合理建設學習小組、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小組內部展開自評與互評三個方面,討論在小學語文中展開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合理建設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小組是培養小學生具有團隊意識的基本手段,也是合作學習活動的基本組成單位。通常情況下,小組成員有4~6人,教師要綜合分析小學生的性別、才能、個性、成績、特長、愛好等多種因素,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讓小組內部成員可以通過互相學習、相互幫助,實現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在此基礎上,每個小組的整體語文水平要盡可能保持一致,這可以使小組之間實現公平競爭,小組之間也可以實現互助與合作。在準備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了一次語文測試,考查學生的語文成績。另外,我還調查了學生的個性愛好,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做好這些準備工作之后,我將學生以5個人為單位,將其分成合作小組。
二、小組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
很多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的時候,總是會遇到一個問題:小組內部只有一些成績好、對語文感興趣的學生才會主動參與,而那些成績比較差,學起來不夠主動與積極的學生會成為旁觀者。這種形式下的合作學習不能兼顧所有學生,無法讓小學語文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為了避免出現這個問題,教師要為每個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使得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可獨善其身,而是要為了團體而努力,這會讓他們在學習中全力以赴。因此,明確分工是保證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合作學習活動的重要手段。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我準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課文。在小組活動中,有的學生負責搜集與圓明園相關的資料;有的學生負責利用工具書,如新華字典等,將本課的生字詞查找并記錄下來等。學生需要在自己的小組內將這些信息進行總結,每個小組成員都需要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需要將其表述給其他同學,在同學的幫助下,初步探究語文知識。如果小組內部無法解決,學生便可求助其他小組或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我還讓學生們在小組內,每人負責朗讀一個段落,其余小組成員要認真聆聽,糾正其發音問題。另外,負責不同段落朗讀任務的學生需要將本段落的主旨大意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結合自己的思考進行表述。
三、在小組內展開自評、互評
評價貫穿于任何教學活動,合作學習也不例外。然而,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那么在評價環節,教師也應讓學生自主展開。教師要在小組內,鼓勵學生展開自評與互評,這可以讓學生學會認清自身的不足,也讓他們學會欣賞其他同學的優點,使其樹立虛心好學的意識。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結束之后,我首先讓學生展開自評,學生需要說出自己在小組內負責的主要工作,也要說出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自評結束之后,學生要說出他們認為表現最好的小組成員,并說出理由。
總而言之,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小組合作也是每個小學生所應掌握的基本學習方式之一。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有序進行。教師要綜合分析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科學建立合作小組,做好準備;教師要為每個小組成員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小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避免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自評、互評,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同學,實現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周燕芳.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2]周本香.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