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英
摘 要:自主式反思是一種個性化的反思方式,是教師個人對教學行為、教學過程的反思。每一個積極上進的教師都要不斷地學習,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學習講課技巧,不斷地積累從教經驗,在反思和總結中進步。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寫數學教學日記、數學教學案例以及分析數學教學錄像的過程中不斷反思,以總結經驗與教訓,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中學數學;自主性;教學日記;教學案例;錄像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46
許多人認為戲劇是一種遺憾的藝術。表演結束后,回頭來看,總是能發現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和表演中的瑕疵。其實,課堂教學同樣如此,在45分鐘之內,盡管我們課前做了許多工作,備教材、備學生,可是也難免出現許多不盡人心的地方。那么,我們如何揚長避短,變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呢?如何讓一次次的失誤變成我們向上的階梯呢?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反思教學能夠幫助我們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再次出發。中學數學反思性教學主要包含了兩種方式,一種是個性化的自主反思,一種是集體化的群體式反思。本文主要討論個性化的自主反思策略。
一、通過教學日記進行反思
教學日記不同于一般的日記,不在乎日常事件和情感的記敘,而是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程式的記述中。它是以課堂教學為原素材,以改進教學方法方式為目的的工作日記,包括具有教育價值的事例以及對此所作的思考和總結。中學數學教學的日記沒有固定的格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書寫特點加以發揮,如寫成點評式、提綱式、專項式、隨筆式等。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既然是日記,就要堅持每天都記,每堂課都記。其實,記敘不是我們的目的,反思、反芻、總結才是我們的目的。強迫自己坐下,把課堂的過程像過電影一樣重新溫習一遍,這溫習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能夠讓我們找到許多不足,或者從中發現自己的許多閃光點,就會有需要記述和反思的內容。
一方面,教學日記要記教學的閃光點。在數學課堂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學生注意力的專注,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自己運用了哪一種策略和手法提高了教學效率。這些都是教師在日記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另一方面,日記要記教學的不足之處。比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教學目標沒有實現,哪些教學環節對學生的觸動不大,在課堂例題的講解中是否還有更好的思路,自己對于課堂生成性事件的處理是否恰當,以及還出現了哪些不如人意的地方,這些都是日記需要記述的內容。
當然,記并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是在記日記的過程中進行反思。記的過程就是一種不自覺的反思,有利于我們回顧整個課堂過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二、通過教學案例進行反思
如果說教學日記是每一個數學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功的話,那么教學案例分析就是教學反思的有力和有效提高,是數學教師的創造性反思。教學案例是數學教師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發生的偶然事件的記敘,案例分析往往更青睞比較典型的教學事例,比較詳細地記錄處理的過程,所用的手段,取得的效果,并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反思和總結,提出進一步的改進策略。數學教學案例不僅要求記錄真實的教學行為,還要記錄由此而產生的想法、思路和對策,并從中反思出一定的經驗或教訓,提煉出新的觀點。
數學案例分析在寫作格式上與日記不同,教學日記可以不拘格式,更體現了個性化自主反思的特點,更具有隨意性。而案例反思則更具規范性和科學性,首先應記下教學的背景、上課的基本情況,做好學情分析,并就某一節課的時間、地點和上課前的預期以及對這一節課的情景預設、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進行必要的說明。
其次是進行片段的實錄。雖然教學案例并不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數學課堂教學實錄,但是為了進行典型的案例分析,我們不得不對某些細節特別關注。教學案例要經過篩選,把需要重點反思的環節進行比較詳細的描述,將案例主題涉及的數學教學事件的發生和處理過程以及其中的人物心理活動呈現出來。整個過程中的關鍵性細節要作為重點描述清楚。
再次是進行評析,對案例中記述的問題進行種種分析,反思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有時候是因為教學理念的差異造成聽課者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見解,也有的是因為教學手段和學生實情之間的矛盾,或者不協調。對于需要改進的地方就要重點記敘,對于相關知識應該進行拓展性學習,及時補充自己的種種不足。
三、通過錄像課進行分析
教學日記和案例分析都需要依靠自己的記憶通過回憶性的程序瀏覽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這是有局限的,受到個體記憶力和記憶本身的缺憾影響,往往不能夠全面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實情。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很多學校都裝備了微格教室,這個教室中有多角度的攝像頭,可以隨意把關注點投向教室內的任何一個角落。這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物質條件。
首先,我們可以借助錄像課進行反思,通過不斷觀看自己在課堂上的狀態和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映,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趨向完美。因為錄像課具有直觀性,我們可以從教師的著裝、姿勢、動作、表情、語氣入手,提升自己的課堂形象,不僅是服裝,還包括語態用詞等。其次,通過錄像課,我們還能很清楚地觀察學生的反映,進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再次,錄像課可以讓教師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冷靜客觀地發現自己的種種不足,更具有批判性,也可以讓教師把自己的課和其他教師的進行對比,發現優點長處和種種不足,更可以和名師課堂進行同課異構,不斷地學習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代君霞.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2):23.
[2] 張君藝.高中數學教學中幾何畫板的輔助運用[J].新校園(理論版),2013(3):179.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