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鴻燕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檢測。教師要注重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通過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提升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提升學生觀察事物,認識事物以及抒發情感的能力,使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并且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067-01
語文學科作為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強化在語文教學中對素質教育的滲透,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提供更多的可能。小學作文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項目,是學生的感知、思維、語言等能力的綜合展現,因此,教師要注重在作文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內容。筆者依據實際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學進行簡略探究。
1.寫作指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寫作前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教師不僅要注重方法的教學,還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小學生的學習都是從興趣出發,只有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學科,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自主進行作文的學習與寫作,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常以贊賞的語氣與學生對話,選擇優秀作文進行朗讀,逐句逐段的分析與欣賞,從而提升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再者,教師可以經常與學生一同欣賞美文,引導學生享受優秀文章中的獨特意境,使學生感受到優秀文章帶給人的愉悅、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促使學生摘抄優美的語句,提升學生對于優美語句的喜愛,從而引導學生喜愛上寫作,在紙張上表達自己對于身邊人、事的所感所悟。
2.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
要想使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有話可言、有情可抒,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事物,才能形成深刻的感觸,在進行寫作時,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再者,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能否有正確的認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明確立意,都取決于學生在生活中能否正確認識事物,從中形成高尚的品德與情操。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1學會觀察,認識新事物。在小學生作文中,很多學生的作文都像是流水賬,什么時間做了什么,沒有將自己的情感以及印象深刻的事情進行描述,缺乏觀察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認識新事物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荷花》時,作者重點描述了荷花的形態,對于在公園中其他事物的觀察則進行了忽略。作者運用形象的表達方式進行了表述,再者作者將自己觀看荷花使得感受進行了表達,運用擬人的手法把自己看作是荷花,翩然起舞。從而形象地描述了自己觀看荷花的過程以及感受,帶給人真切的體驗,使讀者也有身臨其境之感。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善于教導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從而使學生正確觀察,合理表述,在表述中分清主次,對作文中的重點進行描述,改善學生流水賬的寫作現狀。
2.2讓學生學會深刻認識事物。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學生思想的源泉,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形成深刻的體驗與感悟。例如,身邊最美的人、大掃除的畫面、班中人熱情幫助他人的同學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感受身邊的事物,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從而來記述身邊的感動,使學生學會深刻的觀察與思考,提升學生深刻認識事物的能力。
3.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作文的寫作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寫作訓練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要注重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小學生觀察事物時,容易被表面的現象所 ,從而認識不到事物的本質,在進行寫作時,立意不深,難以捕捉到文章的重點;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通過訓練思維的廣闊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觀察事物、認識事物,使學生的認識更加全面,幫助學生寫作出獨特立意的文章;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新。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新,使學生逆向思考,推陳出新,善于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從而豐富自己的見解。
總之,在進行小學生作文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教育,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審美意識,從而為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周必貼. 怎樣使小學作文教學行之有效[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