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摘要】計算學習是數學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計算教學十分重要,培養學生準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任務。本文著重闡述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及小學數學教師應采取的措施以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計算 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33-01
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數年間我時常發現學生進行計算時有錯,不禁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出現大面積錯誤?生活中計算隨處可見,計算學習是數學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數學學習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計算教學也十分重要,它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培養學生準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務,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應認真分析、準確找出學生計算能力弱的原因并對癥下藥,確保教學質量。
在學生做題過程中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如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地進行計算?在計算教學中,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提升計算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于計算。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方式訓練。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計算題的教學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開展計算比賽活動等形式來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不同的感受。
二、幫助學生弄清算理,揭示規律。
計算教學時最忌諱重結果輕思維、重法則輕算理的做法,要讓學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發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梁,充分發揮學具操作的作用。還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新知識,構建教學知識結構的主要方式,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舊知識,通過類比同化新知,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對新的認識結構的認同。
三、日常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應嚴格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4)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
四、要重視和加強學生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切實打好基礎。口算是主要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它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筆算出錯的一個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練,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打好口算的基礎。每堂課上安排練習。每節數學課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鐘的口算練習,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恒,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重視錯題的分析,上好計算教學的“糾錯課”。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因人、因題地重點分析錯題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教師就集中進行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基礎較差、常做錯題的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在課后進行輔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效果。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只要認真鉆研,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