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交際能力鍛煉和培養的黃金時期。因此,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采用多種形式,多側面、多角度地通過眼看、耳聽、口說、手做、心想產生綜合效應,不斷地提高小學生的說話能力,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二年級;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是教學工作的憑據,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要憑借教材來實現。教材中的課文語言精練,內容簡短,故事性強,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
1.利用教材來說話。如,在教學《我選我》這一課時,從課題處著眼,引導學生產生疑問,理解大家為什么“楞住”?體會王寧的話的含義,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就響起一片掌聲?有了好奇心,學生自然會投入到學習中來。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了王寧的聰明、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2.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如識字時組詞、學詞時造句、學句時擴句、學段時擴寫、閱讀后復述、寫作前說文等。另外,恰到好處的續編也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如《從現在開始》是一篇具有濃郁現代氣息的童話.文章借森林里競選“萬獸之王”一事,告訴人們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尊重別人,與人和睦相處,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擁護.和諧社會當以人為本。這篇課文有很多的空白點,如大家聽了貓頭鷹的話后都議論紛紛起來,他們會議論些什么呢 一個星期下來,大家都叫苦連天,哪些動物會叫苦連天?他們會怎么叫?“小猴子話音剛落,大家都歡呼起來."大家會歡呼些什么?這些空白點不僅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很好地鍛煉他們的說話能力。
3.指導小學生背誦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名篇佳作,豐富學生的語言,有利于表達和使用,讓學生說話時有話可說,也能使語言表達更清晰,而且風趣幽默。
例如,學習《風娃娃》這一課,風娃娃為什么高興呢?你能讀一讀嗎?看,風娃娃看見這兒的水,一會有,一會兒(沒有)課文里用了個什么詞來表示?(斷斷續續)你能用斷斷續續說句話嗎?師領讀,在風娃娃的幫助下,風車一下子轉的飛快…… 小秧苗喝足了水,正感謝我們呢!你們是什么心情啊?(高興、開心、欣慰)那你能帶著感情讀一讀嗎?
4.運用課文中精妙的句法、章法進行訓練,讀寫結合,培養表達能力。
教學中我善于抓住教材中蘊含的語言規律,精心設計遷移訓練,讓學生練習說、練習寫,逐步熟練掌握,最終成為學生得心應手的語言能力。
例如,教學《四季的腳步》一課,同學們,我們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們看,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貼圖:桃花、荷花、菊花、梅花)你們認識它們嗎?知道它們是在什么季節開放的嗎?現在,請你輕輕地閉上眼睛,注意聽(教師配樂朗讀):“春天的腳步悄悄,悄悄地,她笑著走來——”你們聽到了誰的腳步聲了?它是怎樣走來的?(悄悄地、笑著),要求學生把自己眼中的一年四季寫出來。
二、激發學生“想說”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年齡特征的原因,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各種辦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不應該只埋頭教書,不管學生的反應,必須研究學生的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興趣學習,這樣對于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意的創設特定的情境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二年級下冊《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時,可創設這樣的情境:王小寧說他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你們相信嗎?請大家一邊聽他為媽媽寫的歌,一邊想一想自己的媽媽好在哪里。播放歌曲《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聽完歌曲后先讓學生說說歌曲的內容是什么,這時學生“想說”的興趣極高,接著又爭著夸夸自己的媽媽,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語言,相機指導,加強語言的規范訓練,使學生掌握把話說完整,說具體的方法。
通過這種方式,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進步,學起語文來,也是興趣盎然,津津有味。經過持之以恒的訓練,學生說話的自信心得到了增長,說話能力也普遍提高,不僅語音清晰,說話明白、得體,語言也更加豐富。
三、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
評價不是為了給學生一個分數或者打個等級,而是為了找出學生語言表達中出現的問題,然后針對具體的問題,對癥下藥,找出應對解決的辦法。對學生中出現的種種不同的想法,我們不要輕易地給予否定,而應該從中找出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出現問題的原因,評價的范圍要全面、細致,從內容、語言、態度、情感多個角度對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進行評價,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學生的真正的語言表達能力。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創設寬松的評價氛圍,鼓勵學生的語言表達,層層遞進,不斷進步。
總之,要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的回憶。比如,自己生日是怎樣過的,有哪些人來參加了?同學的生日你是怎樣去祝賀的?學習用自己的語言把當時的場面敘述出來。要引導學生在敘述的過程中注意事情經過的順序。把它敘述清楚,最好說出自己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設一些情境,啟發學生的想象,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通過反復的訓練就能夠逐漸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敘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誼暉.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2]劉新才.培養說話能力,提高學生素質,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2)
[3]王尚文.語文教育學導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1頁
【作者簡介】
烏爾吉伍,學歷:大專西昌學院漢語言文學,職稱: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