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勇
摘 要: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已經屢見不鮮,其對于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營造與學生學習熱情的調動都具有顯著作用。而語文作為小學生要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將信息技術手段用于語文教學中也是當前語文教師要探討的主要問題。改革以往的教學形式與內容,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這不僅符合新時期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師生的共同發展。主要提出了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語文是學生要學習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教師的教學重點。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也可以為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精心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增添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從而巧妙地設計多種教學方式開展教學。
一、創設直觀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手段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改善了以往課堂教學中的枯燥單調,學生可以直觀而清楚地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對于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他們大多是聽過而沒有親眼見過,導致印象不深,信息技術則可以改變學生學習的這一現狀,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從而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趙州橋》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趙州橋的圖片,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體會趙州橋的堅固美觀,感受趙州橋設計的巧妙,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課文內容。在觀看這些圖片的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這些描述出來,從而在鍛煉學生口語能力的基礎上加深他們對趙州橋的認識,為接下來進行課文語言的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這樣直觀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有所提升,他們也會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有助于調動學生內心的積極情感,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二、設計動態的教學演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強,動態的教學資料更容易激發起他們的參與興趣,從而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教師就可以充分地借助信息技術中的視頻功能,在教學時通過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動畫來吸引學生,從而使得他們可以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學習與思考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造能力。
例如,在教學劉禹錫的古詩《望洞庭》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閉上眼睛,利用多媒體播放古詩的朗誦,并讓學生一邊聽著這首詩一邊想象,將詩中所描繪的情景表述出來,經過這樣的渲染與鋪墊,學生的情感就得到了激發。并且為了增強學生的想象空間,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洞庭湖的美景,通過全景的視頻展現來擴充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其可以充分地發散思維,真正地體會到古詩中所描述出來的意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與想象能力,也為學生今后的思維發展與情感提升奠定基礎。
三、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網絡上有各種各樣的資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教學,從而在教學時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不僅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助于他們全面素養的提升。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運用網絡資源補充學習,將難以理解的內容加以消化吸收,從而使得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保證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課文《七律·長征》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在學生基本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后,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出示紅軍長征路上所碰到的艱難險阻,用視頻的形式播放出來,以“飛奪瀘定橋”的戰斗為例,直觀的視頻會將學生的心都勾起來,使得他們真正地感受到戰斗中的艱難,從而使其理解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以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課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搜集其他資料,如爬雪山、過草地等,這一幕幕都是紅軍戰士用自己的身軀與信念完成的,從而使他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時代發展背景下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對語文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教師要將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改變以往的教學手段與教學形式,采用新穎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從而使其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王亞晶.巧用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A].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2]王照玲.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探析[A].“決策論壇——公共政策的創新與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