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摘 要】小學體育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育內容,關系到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強健學生的體魄,為其終身發(fā)展打下一定的基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學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小學體育教學不僅要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小學體育教學要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在加強運動的基礎上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小學生的素質。本文對小學體育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進行了分析,針對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小學體育;思想品德;思考研究
小學體育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有效融合德育教育是小學體育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體育教師不能單純的教授學生體育技能,還要加強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德素質,進而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yǎng)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在體育課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個性行為和意志,掌握其特點、遵循其規(guī)律,把德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一、小學體育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關系
(一)體育教師的素質對德育教學的影響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小學體育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內容不容忽視,體育教學不單單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提高學生德育水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正確認識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個人魅力和人格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體育教師的個人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德育教學的開展。體育教師要靈活運用語言活躍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學習體育課的積極性, 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影響德育教育的質量。健康、負責的教師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是學生的模仿的對象。
(二)體育教學內容有利于德育教育的開展
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很多內容都與德育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一些比賽或游戲項目。例如接力賽,接力賽一般一組由四人組成,想要順利完成接力賽,就要四個成員之間默契的配合,隊員要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還有一些體育訓練很辛苦,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毅力和耐力,鍛煉他們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團隊運動中成員們不能唱獨角戲,一定要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這樣利于學生團隊精神的形成。例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
(三)體育教學的評價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開展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教育啟蒙階段, 小學生好奇心強,天真活潑,很多潛力尚待挖掘。小學生的自尊心正處于朦朧的狀態(tài),教師要及時引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育教學要注意和德育教育的融合,進而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二、體育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 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防止只寫在計劃與教案中,或進行空洞的說教。要抓住機遇,提高效率。在學生學習和練習的不同時段,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德育教育。
(一)教師以身作則,對學生加強德育引導
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的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的言傳身教是最自然的教育。教師要保證自己端莊的儀表、飽滿的激情、響亮的口令、標準的動作,這都會在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體育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是學生的模范,教師在要求學生前自己要做到。體育教師與學生接觸較多,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教師的表現更是對學生的鼓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二)養(yǎng)成良好習慣,激發(fā)進取心
小學生的個性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因地制宜的開展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體育和德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一些缺乏毅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比較怕吃苦,體育訓練不達標,教師要多多鼓勵他們,不要進行強度過大的訓練,要逐漸提高他們的體育技能,轉變他們的心理,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其次,教師要表揚一些有優(yōu)勢的學生,鼓舞其繼續(xù)努力,朝著更高的方向邁進。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其身體素質的同時,加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小學生一般毅力較差,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一旦熟悉之后就喪失了繼續(xù)學習和研究的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保持這種新鮮感,運用多種手段加強體育教學,例如做設計一些游戲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上課的積極性,逐漸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鍛煉其體育鍛煉的毅力和耐力。
(三)培養(yǎng)小學生的競爭意識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下,人要具有競爭意識才能獲得生存的地位。這種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種不服輸、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進而追求自己的理想。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多舉辦一些比賽,例如50米短跑、乒乓球比賽等等,教師要有意的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并讓他們在競爭中品嘗勝利的快樂和失敗的痛苦,讓他們逐漸提高競爭意識,形成進取的信念。教師在比賽中可以設置激勵措施,例如獲勝的同學有獎勵,失敗的同學有懲罰,這樣會給學生帶來合理的壓力,促進其參加比賽的積極性。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和頑強的品格
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一些體育運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會做大量的體育鍛煉,學生體育課時經受肌肉疲勞。 在這樣的體育運動中,學生要學會承受一定的痛苦,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忍耐力,教師要適時的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表揚,鼓舞學生的士氣,進而讓學生感受到回報,增加鍛煉的欲望,逐漸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品格。經受過一些身體運動,學生會感到身體疲勞,有部分學生就要選擇放棄,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告訴學生:“要堅持,你一定可以的”,學生逐漸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勝利,進而養(yǎng)成吃苦耐勞、勇于克服困難的心理品質。
(五)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
體育教師組織的體育活動很多是團體活動,團體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這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例如,教師組織的一些比賽,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成員之間默契配合,團結協(xié)作,才能共同完成任務,贏得比賽。學生在參加團隊比賽的過程中加強了與其他同學的交流與溝通,提高了團隊精神。例如籃球、足球比賽都是這樣的團體比賽。比賽過后教師要總結經驗教訓,告訴學生團隊精神的重要性,進而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結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德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教師要圍繞體育教學,把握時代特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鮮文琴.試論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J].新校園(中旬).2015(07)
[2]廖波.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道德教育[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