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剛
摘 要:在初中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除了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要重視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并運用語文知識。長期以來,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是初中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擬定一套提高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
關鍵詞:聽力訓練;表達能力;閱讀理解;寫作水平
一、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
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聽力訓練,這樣才能考查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采取正確的聽力訓練方法,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正確理解短文內容,高效準確地完成規定內容。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語文聽力訓練的重要性,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進行聽力訓練,多看、多聽、多記,這樣才能積累更多的素材,獲取更多的信息。學生在做聽力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準確找出關鍵詞,并牢牢記住這些關鍵詞,將其熟記于心,學生還要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即使記不住完整的內容,也要將一些重要的詞語記錄下來,然后再根據自己的語言習慣,將其組織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學生如果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做到以上幾點,肯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自身的聽力能力和語文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前五分鐘,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上臺講故事、詩朗誦,這樣能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如果僅靠個人力量去獲取知識,是完全不夠的,畢竟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有限,通過這種途徑,學生能從更多的渠道獲取語文知識,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使學生的知識面逐漸擴大。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重視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大意,并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詞匯,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教師要在其中做好引導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訓練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一定表揚,并對答錯的學生給予鼓勵,讓學生在自主解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將閱讀作為自己的日常活動,使之變成自己的習慣,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和詞匯量,提升自身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文能夠直觀體現學生的語文知識綜合能力,是檢驗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標準。因此,作文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是提高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平時多寫隨筆、日記和周記,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安排情況,選擇合理的寫作方式,這樣學生在敘說自己的內心煩惱和情感故事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和寫作水平。在長期的隨筆、日記和周記寫作中,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心事和煩惱都寫在里面,這樣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從以上幾點做起,還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認真鉆研,及時備課,更好地寫好教案,多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并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采用情感教育教學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并嚴格按照自主學習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持合作學習的教育理論,將自己作為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主導,將學生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以良好的教學意識為基礎,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根據創設的語文教學問題情境,科學合理地設置一些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和延展性的問題,讓學生踴躍回答問題,這樣才能在極大程度上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此外,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寫課后小結的好習慣,將自己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及時和教師、同學進行溝通與交流,有效解決語文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進而提高初中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通過日復一日的經驗積累,對語文學科教學方法和措施進行積極探索、創新、總結和實踐,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姜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策略[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5).
[2]張中禮.淺談初中語文創新教學的常見模式[J].學周刊,2014(11).
[3]王柳柳.如何讓初中語文早讀課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8).
[4]徐洪.初中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轉換探討[J].課外語文,2014(16).
[5]閆世林.淺析當前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誤區[J].現代語文(教育研究版),2014(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