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波
摘 要:當我們呱呱墜地,隨著時間慢慢成長,體育就在我們的身上留下一道道痕跡:我可以自己抓住奶瓶了;我會跑了,奶奶只能在身后喊著“等等,慢點”;我摔了幾跤,可是我會騎自行車了;我會爬樹了;我會蕩秋千了……在這些體育活動中我們還形成了自己的交際圈,有同學、朋友,甚至有那么幾個死黨。可是童年的這些成長,體育帶來的快樂,為什么在初中、高中、大學,甚至畢業后好幾年都不再能體會了?或者很少能體會了?直到身體出了狀況,健康拉響警鐘,我們才又想起用體育來救贖自己。
關鍵詞:體育意識;體育教育;體育活動
一、小孩子玩,是體育嗎
小孩子玩體育。這是一條自然規律。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如同大自然中的動物,他的天性就是玩耍。不會玩耍,那是學生的機體出了故障,雖然有這樣的學生,甚至有個別會在以后獲得所謂的成功。但是,個例永遠不能代言“童年不需要玩耍”。因為,玩耍,開發著智慧,啟迪著心靈,產生榜樣,帶動模仿,激勵學習。當一群學生湊在一起時,你追我趕,充滿了歡樂、愉悅精神;奔跑中練習了體能,更有利于骨骼的強健與健康生長。特別是對學生的肌肉力量刺激,簡單有效。因為,拉拉手、拔拔河、爬爬杠,就連滑滑梯都可以讓學生在無負重的條件下,積極鍛煉肌肉力量。有協調的肌肉力量,端正的骨骼生長,學生會是形體欠佳的不良發育者嗎?還有,當一個學生用積木搭成了一輛別人都羨慕的車子時,他會有自豪感,別的學生就會觀察、學習,動手又動腦。然后,大家就可以再拿著車子做游戲,這些鍛煉都是玩耍中的自然反應。體育也就在這樣的玩耍中走入學生的生活中。可是,一些家長卻忽視了這種早期的體育。學生地上打滾不讓,自己滑滑梯不讓,爬欄桿不讓,甚至就是跑快點也不讓。倒是天天嚷著“快點起床、快點吃飯、快點上學”等。試想,一個能將剩余精力、負面情緒通過體育發泄完整的學生,會是讓人一催再催的慢鴨子嗎?體育帶給他的專注、滿足感是誰在剝奪。學生的玩耍,是體育的自然啟蒙,家長、幼教都要有意識去保護。這時候的體育更注重學生的情緒調整。
二、初入中學,體育學什么
小升初,學生進入了一個心智發展的快速期,而且身體的發育已經可以滿足一些小強度的練習了。可是,學生的這些適應性體育訓練卻被忽視。一方面是電子信息化主要是電子競技類的影響,而體育的傳播只是一部分學生的單項追逐。從學校體育到社會體育,大眾實質上并不關心體育的教育本質,只是膚淺地認為跑跑跳跳就是體育,甚至一些地方的體育中考被灌輸上“給文化補補分”,有的文化成績稍好的學生還不愿意在體育上花時間。體育被邊緣化,那么學生的心智發展也被邊緣化,身體練習變成一種負擔,找不到樂趣成為必然。社會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可是學生的身心發展被潛移默化地輸入了“智育獨大”。這是一種畸形的智力發展:學生可以說出人體有多少骨骼、多少肌肉等只需記憶就可以完成的知識,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何。為什么同樣的動作,別人做得輕松,自己做得疼?同樣是下蹲,為什么別人蹲下了,自己卻跪下了?還有很多這樣的疑問學生無法解答。而這就是體育教育的缺失,而且這時的教育仍然以學生需求為輔,教育者施哺為主。嗷嗷待哺的小鳥,不能充實他的體魄,注入體育的思維方式,掉下鳥巢也是很可悲。
三、步入高中,體育練什么
面對這樣的問題,有很多學生是無從回答的。因為,他的成長階段缺少體育媒介,如,幼兒期的“呵護”,少年期的“保護”,使得一大部分學生缺少實踐精神,沒有體育意識,學習體育時大多是一種看客的狀態。甚至有些學生以身體有疾病不能參加體育活動為一件向別人炫耀的事,何其荒唐!高中時期是一個人體重、力量的快速增長期,失去了鍛煉的勇氣,沒有冒險的精神,意志脆弱,有可能以后看待體育也是病態的,就像現在很多人對體育沒有認識,缺乏理解,胡亂說話,甚至為搏眼球,對體育肆意侮辱,這是一種可恥的現象。所以,高中階段必須讓學生接收體育運動,為其今后的生活提供一種體育鍛煉的手段。特別是現在的人際交往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互相問候,體育的社交名片功能日益強大。擁有一種體育技能,可以拓展一個人的社交范圍,增廣見聞,為其今后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所以,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讓身體的健康狀況來反饋給他鍛煉的訊號,使其主動鍛煉、積極鍛煉、樂于鍛煉,努力做到身體強健,心理健康,技能提高,社交大方,敢于競爭,學會欣賞。等升入更高一級學府,或是走向社會時,體育帶給他的絕對不是什么都沒學到,而是我們現在會的基本都是中學時候學的,至少也是在那個時候了解過的。“體育生活”是在這個時候灌注給學生的一種學習和生活的態度。讓體育有意識地進入學生的課余生活,陽光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
那么現在看來,什么是體育的教育之道呢?其實,就是遵從人的生長規律,大膽施為;鼓勵人的身體鍛煉,自我監督;以身體為本,抓好發育快速期的適當訓練,充沛體能,強健體魄;以人的長遠發展為目標,融入國家、民族的精神文明教育,使體育在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中不脫節且互為促進。體育是人本的教育,是一種追求健康生活的態度。讓體育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實踐豐富。讓我們端正對體育的認識,積極發展體育之道。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