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摘 要:在我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帶動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初中生的閱讀能力不但影響學生的語文水平,而且還有關學生的交流能力。近些年來,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強化了學生的語文閱讀積極性。基于此,本文擬從群文閱讀的基本概念出發,分析群文閱讀在培養初中生閱讀力方面的重要性,探討依托群文閱讀培養初中生閱讀力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群文閱讀;策略研究;初中生;閱讀力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采用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閱讀內容,促使初中學生的閱讀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群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使得初中生通過閱讀多思考,進而有效激發初中生的閱讀興趣,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完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任務,強化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一、群文閱讀的基本概念
群文閱讀教學是近年來研發并應用的一種新興教學法,當前我國大部分民眾對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缺乏深入認知。從本質上講,群文閱讀指的就是語文教師將一組文章,按照一定方式整合起來,用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幫助學生通過閱讀形成個人觀點,鼓勵學生圍繞議題進行交流與討論,最終形成思想共識的完整過程。[1]新興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語文教學思想的束縛,在閱讀過程中充分做到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從各個角度對選文進行剖析,提煉出自己的認識與看法,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交流,進一步深化對選文的理解與把握。總之,群文閱讀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力。
二、群文閱讀在培養初中生閱讀力方面的重要性
(一)拓展初中生的閱讀量
與傳統單篇文章的閱讀方式不同,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廣泛閱讀各種文章,并對有關文章加以比較,最終得出自己的觀點與結論。從中可以看出,擴大閱讀量是群文閱讀的重要原則。對語文學科而言,保證一定的閱讀量至關重要。這是由于語文屬于一個具象學科,其本身沒有固定的概念或定義,諸多內容都要靠初中生根據自己的意識進行判斷,并得出相關結論,因而閱讀量的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群文閱讀模式正好能夠提升初中生的閱讀量,且通過學習多篇文章的寫作手法,進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文章表達能力。
(二)提升初中生的閱讀速度
閱讀作為學習語文的有效路徑,采取群文閱讀模式可以幫助初中生有計劃的完成文章閱讀,并能夠逐漸提高初中生的閱讀速度。同時,閱讀速度的不斷提高又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語文學習速度,進而提升語文學科的學習質量與成效。
(三)活躍語文課堂氛圍
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但初中生要相互討論,而且教師也要進行討論。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以正確思路指引初中生進行思考,促使初中生按照正確的文本價值取向開展,最大程度預防初中生出現理解偏差。另一方面群文閱讀還能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增加教師的親近程度,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進而活躍語文課堂氛圍。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效率會進一步提升。
三、依托群文閱讀培養初中生閱讀力的具體策略
(一)科學合理選文
選文是開展群文閱讀的重點與關鍵。伴隨我國語文新課標的頒布與貫徹,初中語文教材獲得了豐富擴充,教學內容也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文時,必須首先制定選文議題,且議題內容不能脫離實際或太過復雜,必須與初中生的接受能力與文化程度相匹配。[2]因而,教師只有選擇接近初中生學習實際的議題,才能增強選文的吸引力。議題確定之后,教師就需要緊扣議題篩選文章,注重選文與議題之間的聯系,科學合理選文。
(二)開展閱讀交流
群文閱讀的重要環節就是開展閱讀交流。教師引導初中生閱讀完文章之后,根據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路,得出自己的結論,掌握閱讀方法,進行自我評判與總結。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適時關注學生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及時予以糾正或解答,特備是對學生提出的新觀念、新方案與新辦法等,教師應予以充分肯定與鼓勵,激勵初中生的創新熱情,幫助其樹立自信心。
(三)做好閱讀記錄
在實施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初中生制定合理的群文閱讀記錄表,讓初中生對自己的閱讀學習做好記錄,當然教師也應做好閱讀匯總記錄。閱讀記錄有利于增加學生閱讀學習的目的性,把握學習重點,及時記錄學生的閱讀想法與心得,幫助初中生了解自己的閱讀學習情況。[3]另外,根據閱讀記錄還能為教師調整與創新群文閱讀方法提供參考數據,從而為初中生提供合理的閱讀學習建議,為實現閱讀學習任務與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促使初中生的閱讀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溢.初中語文創新性教育的四步教學法[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2).
[2]袁義星.基于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閱讀教學探索——中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及其價值取向摭談[J].新課程(下),2015(01).
[3]魏小娜.閱讀課型的新嘗試:群文閱讀——2012年語文教育論著評析之四 [J].中學語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