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輝
摘 要:在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是廣大語文教師所關注的重點。語文新課標的實施及教材的推廣使用,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使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結合小學語文高年級的實際閱讀教學,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以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能力,并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其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的體現。課堂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用,就需要廣大教學者不斷研究并努力踐行。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數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跛腳”的現象,一方面是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他們在學習中大多只讀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就要看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如何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而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采用開故事會、模擬表演、閱讀評比等形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教授完長春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表達——誰不說咱家鄉好》之前,我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回味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美麗景色、豐富物產等,再請他們給大家介紹自己家鄉的景物,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還有的給我們講了關于家鄉景物美妙的傳說,如此一來,學生對這一課的學習充滿好奇和興趣,閱讀教學也就自然而然地生成。
二、適時規范,做好協調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學中,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必要保證。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孩子在閱讀體會交流時,有話不說、不吐不快,或是與他人意見不合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詞不達意,說話吞吞吐吐,甚至在表達的時候會面紅耳赤,全然不知其他小伙伴講了些什么,一心只想著表達自己的意思。一旦遇到這些“僵持不下”的情況,教師應當仁不讓地成為一名協調者,如對學生說:“大家都在講什么呢?不如一個一個說,大家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你的想法。”總之,教師應抓住時機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規范教育,讓其了解規范內在的意義,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精心選擇閱讀內容
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借助好的閱讀內容,刪減與閱讀教學無關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課文文本,這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基礎。
1.選擇利于學生發展的內容
語文教材綜合性和兼容性較大,幾乎所有課文都涵蓋了字詞句段和聽說讀寫以及語法修辭等,但其訓練的側重點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應全面理解課文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準確定位本課的閱讀重點和難點,精選能促進學生發展的訓練點,避免學生把課文讀爛了卻收效甚微。精選閱讀內容的關鍵是教師要能與文本對話,從學生的疑難點及其語言發展的生長點出發,確定閱讀訓練的內容,總之,閱讀的內容,無論是字句,還是段篇,都要準確科學,并依據目標服務于學生的發展。
2.整合與拓展閱讀內容
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應恰到好處地整合并拓展閱讀內容,如將課文文本與相應的插圖、課后練習等內容進行有效整合,這樣往往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在教授關于親情的課文時,為強調“親情”這一主題,我會安排學生閱讀相關的材料,讓其從各個角度及側面去理解親人,體會“親情”;在教授完描寫季節美景的課文之后,我會推薦相關美文,讓他們自主閱讀并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讀后感。
四、優化閱讀教學方法
不論是一篇課文,還是一堂課,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并不是采用的方法越多就越好,而要用得得當,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發展。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某種缺陷,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以及能力和智力的發展過程,不可能緊靠一種閱讀教學方法就能完成,而要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就必須優化組合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相互彌補不足。如,在閱讀教學中采用探究法,雖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性閱讀,深刻地理解知識,但如果學生的探究準備不充分,或獨立性不高,這一閱讀方法的效率往往會很低,這時教師就需要配合其他閱讀方法的使用。此外,對于復雜的教學和學習活動,教學方法也必須隨之多樣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還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在落實閱讀教學的目標,精簡閱讀教學的環節,突出閱讀教學的重點,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錢春香.有效的教學評價成就高效的課堂教學: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教學評價[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10).
[2]范廷俊.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苑教育,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