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
摘 要:山西經濟屬于典型的資源型經濟,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山西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轉型發展之路。轉型發展的突破點在于非煤產業;非煤產業的突破點在文化旅游產業。
關鍵詞:山西經濟 發展現狀 主要問題 轉型發展 機遇 文化旅游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060-03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作為資源型省份,山西的經濟發展困難重重。如何走出發展困境、實現振興崛起,轉型是一條必由之路。如何進一步找準方向、實現有效轉型,文化旅游產業是一個重要突破點。
一、山西經濟發展現狀
山西經濟興于能源,卻困于能源,屬于典型的資源型經濟,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從山西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數據看:1998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山西經濟大幅度下滑,1999年經濟增長7.3%,全國倒數第三。2008年下半年全球發生金融危機,2009年山西經濟增長5.5%,全國倒數第一。近三年來,在經濟持續下行、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的大背景下,山西經濟再次跌入了深谷:2013年增速8.9%,全國排名降至23位。2014年增速僅為4.9%,直降至全國末位。2015年一季度增速更是低至2.5%,全國排名墊底;全年增速3.1%,全國倒數第二。2016年上半年增速3.4%,繼續保持全國倒數。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維持在7%左右。如2015年,全國經濟增速6.9%;2016年一季度、上半年均為6.7%。可見,山西的經濟增長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見下圖)。
在經濟新常態下,處于轉型期、換檔期、陣痛期的山西經濟不斷深幅調整,已經跌入谷底。山西經濟發展處于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
二、山西經濟發展主要問題
(一)山西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問題
從短期看,經濟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煤炭價格持續下跌,2015年12月噸煤綜合售價與2011年5月最高點相比,每噸下跌431.8元,下降65.8%;企業效益深度下滑,2015年煤炭行業累計虧損94億元,同比減利增虧108億元;工業企穩回升基礎不牢,仍在負增長區間運行。從長期看,經濟發展規模不大、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等矛盾仍然突出,“一煤獨大”沒有實質性改變,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生態環境脆弱,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對外開放水平較低,等等。
2016年以來,中央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對山西的影響巨大而深遠。尤其是“去產能”,作為能源大省,山西第二產業中煤、焦、冶、電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占比達到75%以上,幾乎主要的產業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見,山西的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更復雜、困難更艱巨。
(二)轉型是山西經濟發展的唯一出路
這是全省的共識。多少年來,山西一直在提轉型,但轉型一直在走一個怪圈。煤價一上漲,全民挖煤,轉型的事情,立即煙消云散;煤價一下跌,經濟下行、財政困難,轉型的事情,就成為頭等大事。從根源上來看:煤炭市場好的時候,無心轉型;市場差的時候,無力轉型。目前,“處于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的山西經濟,GDP增速在全國倒數第一、第二,已經再無退路,必須重拾信心、直面危機、快速轉型。
三、山西經濟轉型發展面臨的機遇
(一)積極融入國家區域戰略
2015年9月,國務院頒布《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分工方案》,批復《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明確了山西在整個區域結構中的戰略地位,更多地將山西納入到環渤海和京津冀的協同發展當中,使山西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有利于拉動清潔能源、高鐵裝備、新能源汽車、文化旅游、現代農業等產業發展,有利于轉移產能過剩,更為山西融入國家區域戰略、實現新突破提供了難得的戰略發展良機。
分區域來看,山西各市也有相應的發展機遇。如臨汾、運城融入“黃河金三角”。(其中,運城還是“中原經濟區”、“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三個國家級經濟示范區疊加的地級市,在全國也是比較少見的)。大同融入“長城金三角”(大同、張家口、烏蘭察市),等等。
(二)相關政策強力支持
2016年4月,山西省政府正式發布《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實施方案(2016-2020年)》和《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2016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資源型經濟綜改試驗區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改革的牽引作用,標志著山西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進入第二階段,全面鋪開、深入推進。《實施方案》部署了“8822”計劃,涉及80項重大改革,80項重大事項,200個重大項目,20個重大課題。內容涵蓋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創新、金融振興、民營經濟、財稅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新型城鎮化、農村改革、脫貧攻堅、民生保障、政府自身建設,以及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等各個重點領域。《2016年行動計劃》堅持問題導向和發展導向,以土地、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驅動為重點,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民生改善等方面繼續安排實施一系列重大改革、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重大課題,著力破解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體制機制改革難題,重點部署了“2455”重點任務,20項重大改革、40項重大事項、50個重大項目、5個重大課題。2016年4月,山西省政府出臺《中國制造2025山西行動綱要》,提出“打造國內重要制造業基地”的目標;5月,山西省政府出臺《關于山西融合環渤海地區的實施意見》,全力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提出打造綜合能源基地、現代物流基地、文化旅游休閑基地、生態綠色產業基地,成為環渤海地區轉型升級新引擎和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16年7月,山西省政府出臺《山西省“十三五”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在2020年之前構建“天字型+網絡化”服務業布局,重點推進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11個生產性服務領域和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等10個生活性服務發展,到2020年,山西將建成中部地區旅游文化強省、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金融大數據中心和生產性服務大省。
從國家支持力度來看,2016年2月,山西綜改試驗區建設再獲重大授權,山西省成為全國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份之一,也是國家電網公司覆蓋區域第一個全省域電改綜合試點省份。4月,國土資源部把煤層氣勘查開采的審批權下放山西,這是全國首例,也是國家在簡政放權給山西省的具體舉措。
以上這些政策的推出和落地,都在很大程度上為山西省的經濟轉型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三)轉型升級累積效應不斷顯現
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多年少有的困難,山西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轉型升級取得一定成效。總體來看,山西省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投資結構繼續優化,新動能不斷聚集釋放,好的勢頭逐步鞏固加強。2016年上半年,山西省GDP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7.6%,繼續引領全省經濟轉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6%,出口增長13.4%,投資結構、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煤炭和鋼鐵產量分別比同期下降14.4%和4.8%,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47.7%和48.5%。“三去一降一補”初見成效,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好的勢頭逐步鞏固加強。
(四)新一屆省委提出重大發展思路
新一屆省委鮮明提出“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一個指引是堅定地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一手是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著力構建良好政治生態;一手是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經濟穩步向好。兩手都要硬。在經濟建設方面,新一屆省委強調山西經濟一定要轉型升級、浴火重生。提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理直氣壯地抓發展第一要務;提出“創新驅動十項規劃、轉型升級四大措施”,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緊密結合起來,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經濟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新路。總體目標是“重塑山西美好形象,實現山西振興崛起”。
四、山西經濟轉型的主攻方向應為非煤產業文化旅游
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總有枯竭的時候;文化旅游是取之不竭的寶藏,不僅可以重復使用,而且越深耕細挖就越豐富多彩,就越有收獲。所以,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山西省確定的七個“非煤”產業,第一產業就是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將是未來山西經濟轉型發展重頭戲、排頭兵。
(一)文化旅游的總體優勢
山西是文化大省。山西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年。山西擁有全國首屈一指的452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占有全國75%的遼金以前的木結構建筑物。
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三個一”代表了山西古文化的精粹。“一座都城”,即臨汾襄汾陶寺遺址,樹起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偉大豐碑。臨汾襄汾陶寺遺址,被“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專家認定為“帝堯都城”,使堯文化走出傳說成為信史,是中華文明最早、最有根據、最完整和最龐大的社會文明遺跡,把我國歷史至少再向前推進了500年,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個最新的重要支點和基石。“一堆圣火”,即運城黃城西候渡遺址,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推進了100萬年。運城芮城西侯度文化遺址,其出土的石制品、“火燒骨”等人類活動印記,展示出180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環境、生存能力等細節,比我們熟知的周口店北京猿人用火要早100萬年,也把我國范圍內發現的人類用火歷史,向前推進了100萬年。“一縷曙光”,即運城垣曲的“世紀曙猿”化石,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推進了1000萬年。運城垣曲發現的4000多萬年前的“世紀曙猿”化石,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多萬年,被專家認為是“類人猿亞目黎明時的曙光”,有力質疑了“人類起源于非洲”的論斷,證實了人類遠祖很有可能起源于中國,起源于山西。
山西是旅游大省。黃河根祖文化有堯、舜、禹、夏的古都遺址、武圣關公故里、洪洞大槐樹;佛教文化有始建于北魏的云崗石窟、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明清時期晉商文化的杰出代表有平遙古城、中國金融業鼻祖“日升昌”票號博物館、喬家大院、常家莊園、王家大院等;在中國建筑史上稱奇的有北岳恒山懸空寺、應縣木塔等,近年來,以八路軍總部為代表的紅色旅游和以太行山大峽谷、王莽嶺為代表的自然山水旅游也日趨成熟。
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濃厚,挖掘潛力巨大,這是山西旅游的特點。主打的文化旅游牌有古建佛教(五臺山、北岳恒山、大同云岡、應縣木塔)、晉商民俗(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王家大院、常家莊園)、黃河根祖(洪桐大槐樹、運城關帝廟、臨汾堯廟、壺口瀑布)三大系列品牌。近年來,以八路軍總部為代表的紅色旅游和以太行山大峽谷、王莽嶺為代表的自然山水旅游也日趨成熟。
同時,山西旅游文化分布相當廣泛。如運城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達90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地級市;“古中國”文化、關公文化、善文化極具代表性。臨汾有陶寺“古中國”文化、黃河文化、根祖文化;呂梁有紅色文化、黃河文化、道教文化;大同、朔州、忻州有邊塞文化、佛教文化(其中右玉縣是全國首屈一指的、以縣為單位的4A級景區);晉中、太原有晉商文化、民居古建文化;長治、晉城有紅色文化、山水文化、古堡文化;陽泉有關隘文化、忠義文化,等等。可以說,幾乎每個市、每個縣都有自己獨特的、有影響力的旅游資源。
(二)文化旅游發展的機遇
從政策支持上看,國家提倡全域旅游,2015年8月印發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意見,鼓勵帶薪休假、錯峰休假,提出2.5天小長假、鼓勵彈性作息,全面推動旅游發展。山西“十三五”規劃提出旅游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旅游經濟總收入、旅游接待、人均出游率、旅游就業四項指標,要比2015年翻一番。
從金融支持上看,2015年10月,山西旅游局與10家金融機構與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贏得了金融支持的全力支持。
(三)文化旅游發展的初步成效
從數據上看,山西省旅游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11年1300億元,2012年1800億元,2013年2300億元,2014年2720億元,2015年3447億元;年增長率連續保持20%的增幅,2014年增長23.5%,2015年增長21%。2015年,山西資源型企業轉型旅游業215家,總投資320億元。異軍突起的旅游業,已經使山西的經濟轉型邁出了扎實的一步。
從案例上看,最成功的轉型案例是晉城皇城相府的三次轉型。皇城相府村從傳統農業轉型到煤炭工業,從煤炭工業轉型到旅游產業,再從煤炭工業轉型到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如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成立宇航客車廠生產純電動公交車;如生物制藥行業,相府藥業已經在新三板掛牌),三次轉型非常成功。皇城相府村2015年旅游門票收入1.73億元,旅游綜合收入7億元;700多人的村莊,擁有25家公司、60多億元資產;村民收入從90年代的500元到2015年的5萬元,20年增長100倍。還有很多成功轉型的典型。如臨汾的云丘山、晉中綿山,同樣是從煤炭行業成功轉型;平遙古城的“又見平遙”,目前正在準備二期;再如,被評為2015年“感動山西”特別獎的晉城“沁河突圍”團隊,17個煤炭村抱團破冰打造古堡旅游文化,是山西村域經濟轉型的一次成功嘗試和突破。
從影響力上看,2016年,山西以申辦全省旅游發展大會主辦城市評選活動為介,通過山西衛視在國內推出第一檔旅游城市品牌推介競演節目《人說山西好風光》。這檔節目以“給你一個去山西的理由”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采用全新比賽方式,11個市的市委書記、市長領街真人秀,親自登上舞臺推介自己的城市。同時,節目特邀社會名人、營銷專家助陣,通過多種形式、獨特視角,介紹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美景、民俗民風、地方美食以及未來的旅游發展規劃,讓更多的人認識山西,了解山西,愛上山西。《人說山西好風光》節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山西文化旅游的影響力。2016年8月31日,大同以“山西旅游大聯歡----讓旅游快樂起來”為主題,成功舉辦2016山西旅游發展大會,代省長樓陽生明確提出要將“文化旅游業培育成山西省戰略支柱產業”。
南來北往知山西,華夏文明看山西,表里山河行山西,物華天寶品山西!山西的經濟發展,轉型是唯一出路。同時,山西已經找到了轉型發展的突破口——文化旅游,并且在不斷持續推進中。我們堅信山西一定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振興崛起。
參考文獻:
[1] 楊子榮編著,李玉明審定.三晉文明之最.三晉出版社,2012年
[2] 李志強.山西藍皮書: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報告(2015).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3] 尚朝輝.轉型發軔,布局“十三五”銀政合作,再筑共贏路.山西銀行業,2016(2)
[4] 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金融時報,2016.3.18
[5] 要維維,高于茸.我省繪就“十三五”服務業發展藍圖.山西晚報,2016.7.24
[6] 楊麗鵬.山西統計局2016公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黃河新聞網,2016.7.28
[7] 山西晚報訊.省委召開黨委會議研究部署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山西晚報,2016.8.2
[8] 丁嶺燕.2016山西旅游發展大會在大同召開.三晉都市報,2016.9.1
(作者單位:太原五中 山西太原 030000)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