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超
摘 要 網絡的發展以及移動終端與網絡的結合,使得當前媒體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帶來嚴峻的發展挑戰,而傳統媒體也希望通過與新媒體全方位融合,來實現自身的迅速轉型,從而在信息化時代找到新的發展思路。對于傳統三大媒體之一的廣播,維權投訴類節目是一大亮點。而隨著新媒體的到來,維權投訴類節目如何運用新媒體的優勢來繼續服務于聽眾群體,拓展維權類投訴節目的影響力,成為廣播媒體的研究重點。
關鍵詞 廣播媒體;新媒體;消費維權;創新;融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4-0032-02
新媒體的出現給公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其中也包含維權投訴渠道。與傳統媒體相比較,自媒體能夠更加便捷迅速地將公眾的投訴意圖進行傳達,例如專門的網絡博客、微信平臺或者App社交軟件等,他們可以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意見,在交互性較強的網絡社會當中,投訴維權的當事人同時也可能成為他人投訴內容的傾聽者,人與人之間能夠更加充分的交流和互動,并且在這種環境下更好的獲得維權或者解決自身問題的良好方式。而廣播電臺作為傳統的投訴發聲和輿論引導渠道,應當看到新媒體給投訴群體所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同時積極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強化對投訴群體的吸引力以及自身的權威性,凸顯作為廣播媒體的獨特性,更好地實現在維權投訴領域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充分融合。
1 新媒體時代廣播維權投訴具有獨特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的豐富性和多面性,以及法律的普及,人們所認識和接觸的事物越多,需要維權的事件越多,人們的維權意識隨之提高,根據統計顯示近兩年廣播維權投訴量激增,其中主要表現在新興消費群體中的,手機投訴、網絡購物投訴、汽車消費投訴和虛假廣告投訴等,消費者對產品和消費的投訴也更加細分化,不僅僅表現在產品質量和功能上,同時還表現在包裝設計、廣告宣傳、產品體驗等諸多方面。而廣播媒體一直以來是人們進行投訴維權的渠道,因此即使新媒體的出現,人們仍然習慣通過廣播渠道來進行自我維權。同時廣播中的維權投訴節目具有較強的優勢。
首先,廣播具有即時性優勢,人們可以通過自己與主持人之間的言語溝通,語氣表達,以及對維權事件的清晰描述,將事情在最短時間內傳遞給廣播媒體。不僅能夠表達個人維權中的情緒不滿,同時還能夠得到廣播節目主持人、嘉賓的專業解釋及解讀。其次,廣播也具有極強的便捷性,尤其近年來為了增強人們的維權法律意識,很多廣播電臺開設了公益性的維權欄目,邀請相關專家隨時隨地為聽眾解答各種維權案例,并且幫助他們運用法律輿論的方式進行有效維權。再次,電視媒體和報紙媒體等維權渠道相比較,廣播媒體面對的受眾群體的范圍更加廣泛,由于廣播的內容是通過語言和聲音來傳遞的,沒有文化的限制性,同時隨時隨地的進行信息的接收和反饋,廣播終端也正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使得老百姓更傾向于通過廣播的方式來完成個人的維權投訴。最后,廣播電臺是通過專業化的節目主持人完成與維權投訴人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這與當前的網絡、電視、報刊不相同,電臺節目主持人作為訓練有素的把關人,能夠清晰的幫助維權人員解讀個人的需求,并且引導其進行合理的維權投訴等,能夠更好的獲得維權人員的信任感。
2 維權投訴節目與新媒體融合的必然性
2.1 彌補廣播媒體自身不足的迫切需求
廣播媒體作為傳統的四大媒體之一,自身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和不足,首先廣播本身的信息傳遞方式較為單一,主要通過聲音的傳遞,達到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與當前電視媒體的聲畫一體,網絡的強大交互性,手機的較強便利性相比較,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同時廣播信息稍縱即逝,很難被觀眾完整的接收和記憶,尤其作為一種以單項信息傳遞為主的媒體,觀眾一直處于被動的信息獲取階段。觀眾與廣播媒體之間的互動渠道較少。對于維權投訴類的廣播節目,則更加需要與聽眾進行詳細溝通和交流的節目,但由于廣播節目自身的局限性,容易對節目效果造成一定影響,從而降低了維權投訴節目在聽眾心目中影響力。
2.2 維權投訴節目的新媒體應用日益頻繁
近年來國內的廣播媒體維權投訴類節目與新媒體的融合案例頻出,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例如,廣播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網絡廣播形式,聽眾對于過往的節目可以進行選擇性的回放,從而實現了信息的搜集和記憶功能。另外在網絡上設置與廣播內容討論關聯的專區,例如論壇專區、微博專區、微信平臺等,欄目組可以在主持人與維權投訴人員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在線與其他聽眾之間的互動,形成強大的實時性交互圈,有更多線上的網友對投訴內容進行討論,有助于話題的廣泛傳播,同時也有更多的專業人員通過這種方式為投訴人員提供更多的意見及建議。通過新媒體平臺的設置與應用,與廣播維權投訴節目的結合,對于單一的投訴需求,可以形成系列化的深度報道,對于某一個問題能夠更加深入的踐行探討和分析,對于維權投訴的問題能夠更好的解決。
3 維權投訴節目的新媒體應用路徑
3.1 從交互性著手,強化節目影響力
基于傳統的廣播媒體在信息和線索搜集上的局限性,應當運用新媒體的優勢,建立功能更加強大的信息和線索搜集平臺,除了傳統的手機短信、電話接入,以及網絡郵件之外,可以通過當前的新媒體,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論壇,以及移動App等方式。開發出網絡化和豐富性的投訴維權的信息搜集平臺,讓維權人員擁有更加便利的投訴渠道,不僅能夠更好的為聽眾提供維權投訴的幫助,同時還能夠增加節目的信息量,讓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
強化受眾對維權投訴節目的參與性,傳統的廣播媒體的受眾參與主要依賴于電話的方式,一方面存在一定的時間限制,另一方面通過聲音的表達,無法清晰明了的表述聽眾的觀點。因此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增加受眾對節目意見反饋的參與方式,例如,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或者實時性的意見反饋,讓觀眾能夠更好的參與到維權投訴節目當中,增強節目在觀眾心目中的認可度及影響力。
3.2 充分利用手機終端,拓展維權投訴渠道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多數的新媒體開始基于手機網絡進行設計,因此廣播節目應當充分抓住這一機遇,當前智能手機都可以隨時接收到傳統的廣播節目,但是這僅僅是手機應用的開端。廣播電臺應當設計基于手機終端的新媒體,例如,廣播電臺的手機App軟件開發,尤其是維權投訴類節目可以設計專門的互動應用板塊,不僅能實現廣播內容的接入和討論,同時觀眾還可以進行點播。聽眾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進行廣播節目的搜索和收聽,同時媒體終端還將根據節目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圖文內容的設計,實現文本形式的多元化,一個簡單的手機軟件就能夠實現聽眾群體對于維權投訴的種種需求,從維權的方向,到維權的內容,再到意見的表達,以及維權的渠道,專家的內容解讀等都可以包含其中。
3.3 運用大數據,做好信息分析
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各大媒體關于維權投訴的信息量激增,但是信息的爆炸同樣帶來了整合和分析的問題,作為廣播媒體應當注重運用新媒體,實現與電視媒體、紙質媒體以及網絡媒體之間的數據共享,同時通過數據的搜集和分析,實現對于維權投訴類節目的聽眾行為分析,基于大數據分析基礎上,了解聽眾更希望獲得哪方面的需求和幫助,對于相關性和類似性的案例如何進行更好的維權處理,以及針對某一維權投訴案例,各個不同的利益主體都有著哪些方面的意見等。在大數據分析的幫助下,對于聽眾行為研究將更加細化,對于節目未來的個性化設計將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4 結論
維權投訴類節目一直以來都是廣播節目的重頭戲,通過節目也能夠彰顯廣播媒體在制作過程中貼近公眾的需求,同時實現了強大的社會監督及輿論引導作用,而新媒體的出現彌補了廣播媒體的種種不足,拓展了廣播媒體的傳播及信息反饋渠道,作為新時期的廣播從業者應當及時運用新媒體的優勢,實現維權投訴類節目更加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彬,吳風,曹書樂.大眾傳播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匡文波.新媒體輿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李劭強.自媒體環境下輿論的嬗變與引導新常態[EB/OL].南方傳媒研究,2016.http://www.nfmedia.com/cmzj/cmyj/sysj/201602/t20160216_368588.htm.
[4]傅華.北京日報社社長:世界還需要職業媒體人么?[EB/OL].[2016-03-21].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94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