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軍
摘 要: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主要在于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通過讓學生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效果,讓知識真正成為學生的一部分。具體的初中政治教學,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積極嘗試各種新的教學策略,用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學生心中求學的火種,讓學生愛上政治學習,促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政治課堂教學的實現(xiàn)。
關鍵詞:初中政治;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政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1-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083
在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教育界逐漸認識到學生本身所具有的潛能是學習發(fā)生的重要力量。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也要積極實踐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政治課的學習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只有通過參與和思考,學生才能真正在思想上有所啟發(fā),偏差的思想價值觀才能得以矯正。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教師將自己的思想傳遞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地吸收,這種教學方式效果極差,使得很多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內容不但不理解,反而會心生逆反。所以,本來是被實踐檢驗非常正確的觀念,但傳授的方法不當,也自然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因此,為了消除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教師要充分吸收和借鑒新的以人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更多參與的機會,做好學生政治課學習道路上的陪伴者和引導者。接下來,我們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一、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
雖然,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很多教師也都了解這一思想,但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所以,只有教師先從思想上重視起來,轉變舊的低效的教學理念,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作為初中政治教師,要樹立為學生的成長而教學的思想,讓自己的教學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將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變成他們自己觀念態(tài)度中的一部分,從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去指導他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相信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去組織教學、反思教學,進一步去設計教學,去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真正讓初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成為學生的難忘經歷,使他們受益終生。
二、用教師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激情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世界有了更多的探索和思考,他們對于社會上很多的事物都正在形成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這個時候他們也非常容易受到偏差思想的錯誤引導。可以說,學生對思想價值觀等問題是非常關注的,他們內在都有探究的渴望和激情。然而,如果方法不得當,學生往往不會把思想政治課當成自己思想成長的重要來源,因此,教學的方式非常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該如何用自己的語言藝術和教學技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使教師的星星之火演變成學生熊熊大火的燎原之勢,這是現(xiàn)代教學的熱點和難點。教師的熱情應該是由內而外的,真實才是具有感染力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教師先要是一個對生活對社會對整個世界充滿好奇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教師也要通過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不斷去搞清楚自身的很多疑惑。這樣的教師才真正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感染力,才真正可以煥發(fā)出學生內心對未知命題思考的激情。
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中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教師主導作用的標志就是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學生實現(xiàn)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fā),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氣氛,讓他們知道,無論怎么回答問題,提出什么樣的問題,都不會遭到老師的批評,鼓勵他們有獨到的見解或提出能讓老師難以回答的問題,體現(xiàn)教學活動的民主性。另外,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精心的教學設計,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來。例如,通過開展專題討論課,讓學生提前收集討論主題的資料,在課堂上將自己的觀點展示出來。由于他們前期都經過認真的資料搜集和整理工作,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已經建立了一些較為成熟的觀點,而且搜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本身就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鍛煉和成長。如,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教授新課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中設計比較好的板書進行使用,這對他們是莫大的鼓舞,不僅讓他們在參與中了解了自己,知道只要努力去做,是完全能夠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最好的,是最棒的。
四、注重學習效果的評估和反饋
教學應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既有教又有學。我們對教學進行評估,不僅要考查教師教的水平,同時也要考查學生學習的方式和學習的效果。因此,我們在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踐中,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效果的反饋和評估方面。通過及時的互動和評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個及時的了解,從而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調整,以求教學過程的不斷完善。對于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來說,學生記住了什么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學生的為人處世,對世界,對社會,對周圍發(fā)生的事的看法。所以,關于思想政治課效果的評估不是從卷面上反映出來,而是從一個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當中收集上來。否則,學生考試的分數(shù)高,卻并不代表有高的素質。思想政治課效果到底如何,還需要從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考查。
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楊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0):49-50.
[2] 邢增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52-53.
[3] 孫立志.嘗試教學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4] 張景欽.初中思想品德課探究式課堂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
2009.
[責任編輯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