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江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工作就是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現象.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頁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合作、獲得知識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探究合作的過程,激發起學生活躍的思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實現和諧、寬松、高效的課堂教學。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新確立新時代背景下的師生關系,積極更新有效的教學策略,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 優化; 課堂教學; 師生關系;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1-01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085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只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努力提高學生的試卷分數,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即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教學的重點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學活動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過程,在整個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獲得學習知識的能力比掌握知識更為重要。因此,營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思想的核心目標。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思想,認真研究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 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環境,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約翰·密爾曾經說過:“在壓抑的思想環境、禁錮的課堂氛圍中是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火花的。”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之外,還應該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挖掘出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良好課堂教學效果的形成和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
(一)重新確立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
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明確指出,教師不是教學活動的獨裁者,而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引導者,因此,教師不能強迫學生進行學習,而是要想方設法激發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合作互助中不斷提高與發展。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重新定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活動。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而是成為和學生一樣的參與者和幫助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適時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在合作體驗中完成課堂學習,在良好師生關系的促進下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 教師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在合作、探究中進行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提倡一種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來完成各項課堂教學活動,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和改進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各種教學策略,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學生對某一個問題產生疑惑和不解的時候,才能調動起學生頭腦中的積極思維,促進學生不斷深入與探究的強烈愿望。大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育有疑,有疑者須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疑問是積極思維的源動力,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創設疑問環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量的教學實踐都證明: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起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創設一定的條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獨立思考是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的必要前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開展工作:(1)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強烈欲望;(2)告訴學生明確的思考內容;(3)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4)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依據。在平時的數學學習的各個環節,教師都要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習慣,為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新時代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思考與總結,最終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步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語文學科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數學亦然。數學教材中的哪些內容需要精讀,哪些需要略讀?教材中的例題怎么讀?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學習的地方。在開始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要選擇淺顯易懂的內容,并且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思考時間,在遇到問題時,鼓勵學生自己結合課本嘗試解決,培養學生靈活讀書的能力。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成功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的積極努力和不斷改進。首先,教師要轉變自己傳統落后的教育教學觀念,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課堂上活躍思維、張揚個性、提高能力,真正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 管穎.創設問題情境,優化課堂教學——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J].學園(教育科研),2012(20):144.
[2] 李妍.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關于“目標學習法”的若干思考[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12):368.
[責任編輯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