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兵
【摘要】通過觀察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歷程,不難看出,中小企業存在著很多短板,最為突出的短板是財務管理中應收賬款的風險管理,本文將此作為研究課題,分析各中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小企業 應收賬款 解決方案
應收賬款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一項債權,運營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運作,究其成因無外乎以下兩種:一是是由商業競爭引起的,也是形成應收賬款的主導因素。企業需要在同行當中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墊支”與“賒賬”已經成為行業的潛規則,是一種商業信用的表現,墊付的資金與賒賬就形成了企業的債權性資產,也就是應收賬款;二是由于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造成的應收賬款。這與“賒賬”是有本質區別的,因為即使是現銷也會存在銷售與收款的時間差,這不是本質上的商業信用,是操作時間點不同形成的短暫應收款。現主要討論由第一原因造成的應收賬款。
一、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不力可能造成的后果
在中國中小企業的變革與發展歷程中,“研究處理應收款項”一直是備受學者關注的課題。因為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作為企業一筆重要的流動資金,如果對于應收賬款的管理不善,將造成諸多風險及不良后果,主要體現在:第一,資金風險。應收賬款雖為企業的流動資金,但有著不易變現,且易產生經濟、債務糾紛;應收賬款管理不力,回收不及時就將占用企業本身的資金,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第二,經營風險。應收賬款的占用過多的企業資金必將導致企業正常經營運作發生困難,經營效益呈現不同程度的虛增狀態,給決策者錯誤的經營信息,容易做出不正確和不合時宜的經營決策;第三,壞賬風險。應收賬款依托的是對方的信用基礎,因此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易產生壞賬。由于許多企業并不對“賒銷”交易單獨、詳細的管理,導致企業信用債權泛濫,從而產生壞賬風險。
二、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內部管理的不規范
根據有關調查報告的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對于企業應收款管理采用的是簡易“賬齡分析法”或者干脆對應收賬款置之不理,對于應收賬款風險意識的淡漠及漠視,直接導致企業決策者們為了搶占市場,擴大銷售,在交易過程中未對顧客資信能力進行必要的評估,給予資信缺乏的顧客,過高的賒銷額度,這種盲目擴張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市場份額,對于占領市場起到一定作用,并且獲得了較高的賬面利潤,但這種做法忽視了流動資金大量被客戶拖欠占用不能及時回收的問題。
(二)企業內部職工的執業能力低下
中小企業具有企業規模小,人員相對精簡的特點,所以多半中小企業由業主直接管理,很多企業管理者自身對于財務知識和相關制度不加了解,全憑個人主觀意見來處理公司內務,由此造成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觀念相對落后是中小企業存在的重要問題。
鑒于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本身的知識及執業能力層面的缺失,在招賢納才方面也就沒有比較合理的制度。多數管理者認為衡量一個職工能力的唯一指標就是銷售量,而未對銷售人員進行各種培訓,或者干脆有些企業在招聘銷售人員方面根本沒有任何從業門檻,這樣直接導致銷售人員的素質低下,這就造成銷售人員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完全忽視企業的長久發展,對于如何處理應收賬款的根本不存在概念,這勢必造成應收賬款風險居高不下。
(三)對于信用風險管理的漠視
在當今的網絡經濟沖擊實體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國中小企業迫切需要改變營銷方式和營銷手法才能得到不錯的市場份額,這就要求企業一方面要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價格,另一方面也要求企業在產品營銷策略上采取更加優惠的營銷手段,其中不外乎的就是“賒銷”手段的強化,換言之就是給予顧客更大的賒銷額度,從而達到吸引顧客的目的,但是由此給企業帶來了“信用風險”,而且許多企業管理者對于信用風險管理漠視,這就更進一步增加了信用風險的危害。企業管理者的信用風險管理漠視主要體現在:第一,未對于顧客進行必要的評估。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風險防范意識淡薄或者漠視,對于顧客的信用情況進行必要的評估,對于各類顧客采取統一的信用手段,這給企業帶來了隱患。第二,未對企業信用承受力進行評估。賒銷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的業務銷量和市場份額,達到企業增加帳面利潤的效果,但卻忽略了企業本身的信用承受力,漠視資金短缺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危害。此類問題不根除,將會大大減低了賒銷優惠政策給企業帶來的優勢或者適得其反,造成企業資金短缺,甚者造成企業破產。
我們大眾所熟知的“三角債”問題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當時一大批中小企業受累。“老賴現象”的一度盛行,直接導致企業信用狀況持續惡化,整個社會信用風氣接近破敗。但是,可悲的是現今我國中小企業對于應收賬款風險管理依舊漠視,西方調查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企業十幾項管理中,西方企業把應收賬款風險管理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戰略管理,生產管理,而中國的一個調查顯示51%的企業根本沒有聽說過企業應收賬款風險管理,而有系統、完善應收賬款管理職能的非外資企業只有不0.1%。
三、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對策建議
(一)鼓勵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健全
進一步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對于企業內部管理機制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審查,做到查漏補缺。在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要實時觀測內部管理機制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同時要評價執行過程中的成績與缺點,鼓勵成績的同時,對于缺點要進行必要的研討,采取補救措施,優化內部管理制度。
(二)鼓勵加強企業職工執業水平及強化“主人翁”精神
在企業招聘過程中,建立行業準入制水平線,對于符合企業發展的職工,進行必要的培訓和執業教育,同時加強考核企業職工的執業能力,建立執業水平評價機制,特別是對內部管理機制執行水平的考核,對于執行內部管理機制的優劣水平不同建立獎勵與懲罰內部激勵制度,對于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于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同時,鼓勵企業職工建立“主人翁”精神,例如給予成績突出且責任心強的職工必要的股份獎勵等,這將有利于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和企業的長久發展。
(三)加強對于應收賬款事前及事后的管理
建立健全應收賬款的監控體系,對于應收賬款形成的各個環節進行風險預警。充分發揮企業各部門的聯動優勢,例如財務部門對應收賬款的分析管理,計提壞賬準備金,計入當期費用。信用部門和銷售部門進行應收賬款跟蹤管理服務,在工作中信用部門和銷售部門要互相配合,分清各自在跟蹤服務中的職責,達到相互監督相互促進,提高應收賬款回收率,促進企業銷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