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 劉可儀
【摘 要】在醫療護理環境中,實習護生面臨多種職業危害。護生作為未來醫務工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其職業防護認知刻不容緩。文章旨在了解護生職業防護的現狀,探索職業損傷防范策略,為今后更好地加強護生的職業防護培訓,降低實習期間職業損傷的發生率提供依據。
【關鍵詞】實習護生 職業防護 認知 培養
由于醫院環境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護理人員常處于多種職業危害環境中。實習護生進入到臨床,作為一名準護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就可能會受到病人的血液、體液以及排泄物等感染,再加上護生臨床知識和技能相對薄弱[2],不熟悉環境等,使得他們成為病原菌感染和銳器損傷的高危人群[3],職業暴露風險率顯著增加。因此,如何加強護生職業防護越來越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
一、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現狀
(一)護生職業防護意識薄弱
護生沒有接受系統的職業防護知識教育,自我防護意識薄弱。目前,雖然職業防護問題已逐漸引起護理教育者的重視,但由于課時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在我國護理教育體系中尚未設置與護理職業防護相關的課程[4],學校教育相對滯后,護生缺乏職業防護知識;同時,臨床教學醫院也疏于對學生相關知識的強化,缺乏職業防護知識的技能操作評分標準和考核標準,護生從思想上對該內容重視不夠,職業防護意識薄弱。
(二)護生職業防護知識不夠全面
雖然國家已將護士職業防護這一內容納入了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客觀上促進了各學校對該內容的重視,但高等護理院校仍普遍缺乏全面、系統、規范的護生職業防護教育體系:一些教材僅以知識拓展的模塊介紹相關知識,教師有關新知識引入不夠;一些高校舉行一些職業安全講座,但內容、時間有限,深度、廣度缺乏,培訓效果欠佳,不能滿足臨床實習護生對職業防護的需求;教學醫院在崗前培訓中也因時間的限制等,缺乏相關內容的滲透和深入。因此,護生雖然了解一些標準預防知識,但僅限于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對臨床工作中的具體預防措施掌握欠佳,實際運用能力缺乏。
(三)相關保護制度不夠完善
對于護生,目前國內各醫院尚未建立完整的職業暴露登記報告制度和職業暴露風險保障機制[5],護生發生職業損傷后不知如何處理,或是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在張吳佳[6]等關于我國護生針刺傷的研究中,只有27.5%的實習護生向帶教教師進行了報告,而且報告結果無一例是真正意義上的登記在案。登記報告制度沒有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保護制度不夠完善。
(四)醫院防護設施不足
朱鳳祥[7]對357名實習護生職業損傷現狀調查表明,35.57%的護生認為自我防護不到位的原因是醫院沒有提供足夠的防護用品;李煥[8]對305名實習護生職業損傷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1.01%的護生經常使用具有安全性功能的針具、器械等。很多護理人員在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體液、排泄物等污染時,基本上沒有相關防護設備。
(五)帶教教師缺乏言傳身教
臨床帶教教師是學生言傳身教的榜樣,是實習護生職業防護良好習慣養成的主要影響者。但由于一些帶教教師自身職業防護意識薄弱,職業防護新知識學習不到位,操作不規范,從而嚴重影響到護生職業防護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二、實習護生職業損傷防范策略
(一)加強職業防護基礎知識教育
加強護生的職業安全教育,提高防護意識,是減少職業損傷的關鍵。相關院校應增設職業安全教育相關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護生采取正確的防護行為:通過普及和強化標準預防意識,能有效地規范護生的護理行為;通過強化操作規范和流程,能有效規避意外傷害。系統的在校教育,能使護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就能掌握有關職業防護知識和基本防護技能,強化其職業防護意識。
(二)加強職業防護知識的崗前培訓
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實習前可由臨床帶教教師對護生進行集中的專業技能培訓,如針對護生最薄弱和最關注的銳器傷進行重點講解,強調發生銳器傷后正確有效的處理措施及上報醫院有關部門的方法,做好暴露后預防[9];搬運患者和重物時如何正確運用節力原則,有效預防機械性損傷;接觸各類化學消毒劑、化療藥物時如何防止化學性損傷;面對醫患矛盾、患者負面情緒的刺激時如何進行心理調適等。要注意從細節上對護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培訓。
(三)建立健全護理職業防護制度
醫院管理者應制定并持續完善護理職業防護制度。同時,應完善職業損傷登記報告制度,規范護理工作流程的各個環節,建立監測系統,將護生發生職業損傷后的各種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如針對銳器傷,可規范操作行為,使護生明確發生損傷后應按擠壓、沖洗、消毒、處理、登記報告等程序進行正確處理;而主管部門應積極采取補救措施,為護生職業損傷防治提供一定保障。
(四)創造安全的醫療護理環境,完善支持體系
醫療機構應為護生提供完善的職業防護設施和用品,確保護生在護理過程中能根據需要選用配備的設施和用品。應落實對醫用口罩、帽子、手套、隔離衣和防護服等防護用品的供應,盡量采用具備安全裝置的醫療器械,改善醫療護理操作環境,使護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盡可能少地受到職業損傷。
(五)加強帶教教師的培訓
通過經常性的護理安全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帶教教師的職業防護意識和責任意識。臨床帶教教師除自身要加強學習之外,還要針對護生的特點合理計劃和安排職業防護知識的培訓,對相關內容擬定考核標準,注意言傳身教,正向引導學生。
(六)加強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其抗壓能力
護生的職業損害來自各個方面,而良好的身心素質可以減少不良刺激對護生造成的傷害。目前護理工作本身就強度高、風險大且人際關系復雜,而護生從學校到醫院,也面臨學習環境、生活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因此,在校期間應加強其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實習前應安排學生多去教學醫院見習,使其熟悉醫院環境,實際接觸病人,提高其與病人的溝通能力;進入臨床后,帶教教師應細化帶教要求,對護生采用較靈活的排班方式,幫助其盡快適應新環境。
三、小結
職業損傷給護生帶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一些護生受到傷害后對工作產生厭倦情緒,影響了他們對護士職業的選擇,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不利于護理隊伍的發展。因此,加強護生職業安全教育,使護生掌握各種職業損傷的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以科學的態度正確處理意外傷害是護理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黃輝.臨床實習護生職業危害現狀影響因素及干預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護理學院,2012.
[2]孟發芬,張霄艷,田淑軍,等.實習護生職業安全衛生防護及其課程設置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8,23(7):59-61.
[3]王愛霞,王曉花.實習護生針刺傷后處理情況及防護知識的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08,5(3):123-125.
[4]黃謹耘,陳清.在大專護生基礎護理教學中開展職業防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9,16(8A):8-11.
[5]蔡雯.健康教育對實習護生艾滋病知信行及職業防護影響的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08.
[6]張吳佳,趙愛平.實習護生發生針刺傷的相關因素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12):11-13.
[7]朱鳳祥,楊瑞貞,祝憲庭,等. 實習護生職業損傷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3):604-605.
[8]李煥.實習護生職業損傷的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09.
[9]易宜芳,李映蘭.臨床護士針刺傷及針刺傷低報告現象的原因綜述[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2):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