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妮
摘 要:《形式與政策》這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非常現實和重要,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與政治立場。作為高等教學場所的獨立學院更需要有目的地開展《形勢與政策》的教學,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該文闡述了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現狀,以及增強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教學效果的措施。
關鍵詞:獨立學院 《形勢與政策》 現狀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1(b)-0122-02
近些年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尤為關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當今,因為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學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較難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教師非常關注在《形勢與政策》教學課程中應用實踐教學。可以說,應用實踐教學有助于獨立學院創新和改革教學模式。
1 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現狀
1.1 教師隊伍組成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
教師隊伍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輔導員、學工系統黨政工作者、兼職教師、思想政治教師,成員身份多樣,進而影響《形勢與政策》在學生心目當中的地位,不能引起同學們更多的學習熱情,這不利于建構該課程的教學系統。
1.2 教師缺少較高的教學熱情
大部分獨立院校依賴于主辦高校不是非常關注的《形勢與政策》專任教師,這導致評定職稱的邊緣化現象,進而造成教師大都不具備課程的歸屬意識,在教學經驗、敬業態度、學術造詣上難以跟發展課程的要求相符合。當今,我國的學術溝通非常少,這造成教師的教學和培訓相脫離,因而不具備開闊的視野,他們的教學態度、知識構成、理論能力等都比較差,最終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3 學生缺少上課的積極主動性
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講,他們因為受到招生因素的影響,不少獨立學院都是降低分數線進行錄取,進而造成學生生源質量的降低。并且,因為獨立學院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講解理論知識,而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且一些教師的教學不夠深入。盡管一些學生對時事政治非常感興趣,可是教師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造成學生缺少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
1.4 采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較難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獨立學院當中,《形勢與政策》大多采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式不利于創新教學模式,也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更不利于有效地實施教學管理工作,較難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2 增強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
2.1 以社會實踐的形式進行實踐教學
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關注國際和國內的一些重大事件,注重搜集信息資料以及設計調研問題,將選擇的權利交付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選擇題目。教師根據選擇的題目,劃分班級成員為一些學習小組,結合不同選題組成研究小組,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社會實踐,從而制定實踐方案,在教師審批允許之后才能夠執行。在進行實踐分析之前,教師應當指導小組學生的方案,讓學生清楚寫作實踐報告的標準和獲得信息資料的方式。這樣,能夠讓教師進一步把握學生的社會實踐,以及讓學生更加有針對性與目的性地開展實踐活動。
2.2 有效統一第二課堂、專業實訓、志愿活動
第二課堂指的是由學校的宣傳部門和學工部門組織《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把學校當作第二課堂,清楚實踐教學的一系列分工事項。宣傳部門的任務是對每一個學期第二課堂的主題進行制定,設計實踐教學選題。根據選題組織實踐教學活動。設計的活動不但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呈現社會的熱點話題,從而實現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像是獨立學院主旨是培養實用型人才,能夠選擇“制定和實現人生目標”的話題,也能夠選擇“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話題等。在實施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工部需要跟教師交流,討論選用怎樣的思想教育活動形式。
結合教育部門的文件精神,每個專業都務必涵蓋相應的實踐教學知識,并且是由教務處或者是學工部組織實施實踐教學。有關課程的實踐教學給《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提供了便利。能夠有效地統一其他課程的實踐教學跟《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從而使實踐教學的效率提升。如:開展生化專業實踐教學時,能夠適度增加有關的環保話題,讓學生深入把握這門課程的價值所在。
實施《形勢與政策》的實踐教學也能夠借助志愿活動的方式,針對獨立學院來講,團隊組織和學工部是開展志愿活動的主體。志愿活動的內容重點是服務社會,應當在志愿活動的過程中有效地體現課程的標準與特點,注重聯系學生的專業,推動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例如:在感恩節組織孝敬退役老兵的活動,讓學生深入地了解社會。如此一來,在拓展教學范圍的前提條件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專業素質。借助這一系列活動的組織,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自身跟社會的關系及其作用,進而加速融入社會與適應社會。總之,有效地應用以上的方式,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3 注重應用新媒體建構實踐教學平臺
在不斷進步的現代化信息社會中,能夠應用新媒體技術實施《形勢與政策》教學,從而建設與創新實踐教學平臺。因為在校外社會實踐上,獨立學院受到一定的制約,能夠在應用新媒介的基礎上,推動《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高校需要有效地發揮網絡的共享性、開放性、實時性特點,完善《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知識;高校能夠借助電視臺、微博、學校廣播等一系列媒介,實現實踐教學感染性的提升,像是能夠根據大學生存在的就業問題建設一些網站,針對學生重視的話題進行實踐教學,從而實現理想的實踐教學效果。
2.4 注重跟學生組織之間的合作
在開展《形勢與政策》課程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跟學生組織進合作常常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是由于學生組織屬于學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為熟悉學生的愛好興趣與性格特點等。為此,跟黨支部、團委、學生會等學生組織進行合作,可以使實踐教學效果大大改善。例如:教師可以跟學生組織合作,開展有關教學知識的一些校園活動,這涵蓋知識競賽、專題講座、晚會、環保服務設計比賽、演講等一系列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對學生開展《形勢與政策》的實踐教學,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大大提升。
3 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相應的形勢與政策環境當中生活,任何人都不能夠脫離相應的形勢與政策。而獨立學院《形勢與政策》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認知、分析能力,而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效果需要首先進行合理的定位,并在合理定位的引導之下融入教務管理系統當中,并且注重改革教學模式與建設教師隊伍,實施實踐教學模式,注重應用新媒介,跟學生組織合作,從而實現《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目標,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參考文獻
[1]韓劍塵.理工科“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質量考評制度的問題及完善——以視頻教學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8):185-187.
[2]胡中華.教學方式多樣化:切實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實效性[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24):80-81.
[3]秦嫚嫚,羅昭娜,袁青晨,等.《形式與政策》課程中PBL法與多媒體相結合方法的實際運用和分析[J].中華少年,2016(2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