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瑩
【摘要】隨著全國職業技術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越來越關注。本文主要闡述了英語教學在職業技術教育下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人文素養 英語教學 職業技術教育
目前,當今社會的人才競爭不僅是專業知識的競爭同樣也是人文素養的綜合競爭,越來越多的職業技術教育院校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和人文素養投入更多的精力,使其學生在社會具有更強的競爭性。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的教學,則承載著厚重的人文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在傳授語言知識,同時也是在傳播一種文化與思維。教學內容涉獵范圍廣泛,中西方文化相互滲透,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一、人文素養的定義
中國《辭海》中這樣寫道:“人文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而“素養”是指人們后天形成的知識、能力、習慣和思想修養的總和。人文素養指人們在長期的學習實踐中,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人文素質與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很大的關系。通過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同時,語言教育幫助學生提高整體素質,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成為具有高尚人格的社會之人。英語教學過程恰好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包含德育、智育、美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綜合素質教育。
二、人文素養培養對職業技術教育中學生的重要性
職業技術教學中的學生大多數為初中、高中畢業。他們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缺乏自信心,學習興趣不高,容易被老師忽視的弱勢群體,有的同學甚至有厭學傾向。在中學階段整個教學過程更加重應試教育,輕素質教育。英語老師更多是以講解語法和詞匯等為主,而以聽說能力培養為輔,大多數是在做習題中度過。面對這樣的大的背景和教學對象,為職校的學生添補一定得素質教育和人文滲透是十分必要的。必須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人文素養的培育,積極挖掘教學內容中的人文因素,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人文綜合素質,為他們今后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人文素養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營造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有很大的幫助。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以極大地降低學生的情感焦慮,更加有利于語言的習得,學生們充分體會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信賴學生。同樣,教師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好榜樣。課堂上,構建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教授首先要以真摯、親切的情感來組織教學,同時要有大方得體的教姿教態。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很重要,課堂上的適度的“微笑”更有良好的效應。同時,減少對學生的各種限制和要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學共同合作。更好的培養的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合作意識、交際意識等人文素養。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肯定也很重要。教師在課堂上多進行鼓勵性評價,為學生學習樹立良好的自信心。讓英語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悅納他人、張揚個性、健全人格的過程,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全面提升,成為完整的人。
2.加強師生、生生交流互動。英語課堂上,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更好地促進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發展。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集豐富的教學資源,如視頻、音頻、圖片等等,創設生動、直觀、形象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英語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學科。教學內容豐富,中西方文化相互滲透。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的目的要求和教材編排,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的人文素材。當前,市面上推廣的高職英語教材,大多數的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具有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實踐性和趣味性。
4.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往的評級體系,大多以課終的試卷的成績為主,這就潛移默化的暗示應試能力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忽略人文素養的提高。為了改善這種對語言的單一的評價,向多元化進行轉變。注重對學生階段成績的評價,也就是平時成績。比如完成預習作業、完成課后的對話練習、課堂上的表現等等都可以納入測評學習成績的因素之一。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所取得的成績的評價更加側重于情感、態度、方法等反面的評價,突出自評和互評的作用,激勵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四、結語
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斷積累與沉淀的過程。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做到身正為范,教書育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我們必須認識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采取積極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的育人理念。將人文教育和日常的教學管理相結合,努力營造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氛圍。培養出知識結構完善、思辨力強、具有人格魅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全球化背景下外語教學工具與素質之爭的意義[J].外國語,2010(6):33-40.
[2]趙昌春.營造良好的課堂生態氛圍[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