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改善后進生學習習慣,能夠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下面針對形成初中數學后進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后進生學習習慣的策略.
一、形成初中數學后進生的原因
1.基礎知識差,學習習慣不適應.初中數學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它需要學生具有非常扎實的基礎知識,很多在進入到初中之前所學的知識,往往都是當下初中數學學習的基礎所在,在對初中數學知識的技能和技巧掌握的過程中需要以往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幫助.如果學生沒有掌握之前的數學知識,需要學生記住的知識沒能有效記在腦海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技能也沒能有效掌握,致使學生的基礎薄弱,從而直接影響到以后的數學學習.此外,由于小學時期不管是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單一性,相對初中來說要簡單很多,因此很多學生在步入初中階段以后,對新的學習環境和知識結構很難適應,從而致使學生學習腳步逐漸被落下,學習效果也日趨下降,最終形成后進生.
2.缺乏學習興趣,喪失學習信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數學學習興趣,對老師提出的諸多問題都當作沒有聽見,對其視若無睹,對老師所布置的一系列課后作業,沒有加以重視,回家以后就忘記了作業的存在,第二天上課前直接拿同學的作業進行抄襲.再加上有些教師在后進生身上更多的是各種要求、批評、懲罰,對后進生缺少關愛、鼓勵、教育和疏通,使學生的逆反心理越來越強,開始是對數學沒有興趣,最后甚至喪失了學習信心,直接放棄.對數學學習興趣的缺乏以及薄弱的學習意志等內在心理因素,使一些學生逐漸成為后進生.
二、改善初中數學后進生學習習慣的策略
1.加強教學過程中的直觀性.數學課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抽象性以及嚴謹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后進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理解和掌握相關數學概念和性質,從而改善他們的學習習慣.例如,在講“三角形穩定性”時,教師可以就地取材,找幾只筆和皮筋,利用皮筋將筆制作成一個三角形,一個多邊形,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自己感受兩者之間穩定性的差異.這樣,能夠讓結論自然呈現出來,而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和親自動手制作、實驗,能夠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穩定性的概念.又如,在講“立體圖形的三視圖”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正方體,利用堆積木的方法,擺出各種不一樣的立體圖,將每個立體圖的三視圖給找出來,從而使原本較為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這樣,形成了生動有趣的課堂,讓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被動轉化成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引導后進生掌握學習方法.大多后進生非常想學好數學,也非常用功.由于后進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致使他們雖然也很用功,但是收效卻微乎其微.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生一輩子受益.培根說:“習慣是一種力量,它頑強且巨大,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從小就對自己的良好習慣進行培養.”在數學學習中,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對后進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的同時,也應該引導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習慣培養上,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而聽課習慣則包含動口、動腦、動手.在動口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時,可以先讓學優生回答,然后讓后進生再回答一遍;在動腦上,要養成后進生上課積極思考的習慣,讓他們盡量少開小差,跟上教學節奏;在動手上,要培養后進生上課做筆記的習慣,讓他們將一些重要的知識記在筆記本上,從而在課后也能通過筆記本來完成作業和復習鞏固知識.
3.以興趣入手,優化教學方式.在大多數學生看來,初中數學課堂都顯得非??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在緊密結合數學教材的基礎上切合生活實際,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據此創設相應的數學情境和懸念,調動學生自主思考的激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并針對后進生實施持續性的訓練,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改善后進生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工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方式,引導后進生掌握學習方法,改善學習習慣,從而促使后進生逐漸地走進中等生、優等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