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
摘 要 “慕課”能夠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通過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以學為本”,逐步取代以往強調“授”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價值取向。本文從傳統經濟學教學的弊端出發,對比分析了慕課與傳統經濟學教學的異同,重點闡述了慕課背景下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新機遇與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基于慕課的經濟學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
關鍵詞 慕課 經濟學 創新 教學改革
Abstract "MOOC" to updat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and mode, guided b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make students "learning oriented", gradually replace the previous emphasis o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economics teaching,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u class and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s, and expounds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u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puts forward the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Keywords MOOC; economics; innovation; teaching reform
“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是英文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簡寫,中國學者焦建利首先把他音譯為“慕課”。慕課是一種新穎的在線教學模式,它依托互聯網,將傳統教學的全過程,如聽課、分享、討論、作業、考試、評價等所有環節融入其中。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近年來,慕課發展迅猛。慕課豐富的課程資源、成熟的教學模式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習者,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慕課。
1 慕課與傳統經濟學教學的異同
傳統經濟學教學強調“授”的課堂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調動,忽略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學習過程枯燥單調,導致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缺失,盲目地崇拜書本和教師。除此之外,傳統經濟學教學模式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過于模式化的教學形式。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經濟學教學,主體是教師。教師第一,是教學的中心,教學過程全盤灌輸;學生缺乏自主自學能力,機械地接受繼承知識。
其次,過于單一的教學內容。傳統的經濟學課堂教學內容受學科性質的影響,比較理論化,不易開展實驗實踐活動,局限于知識的講授,這大大影響了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化發展,導致學生思維局限,缺乏想象力,實際應用能力欠缺。
最后,過于滯后的教師觀念。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要求就是牢記、消化吸收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學生成了教師的灌輸對象。忽視學生個性發展,對學生學習的目標、過程、內容等缺乏系統的針對性的指導。
在“慕課”教學模式下,只需要按要求注冊即可使用網絡課程。優秀教學資源的成倍擴散和班級建制的取消都最大化的縮小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幾十萬人可同時注冊學習一門課程。“慕課”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強調學生的學習自主權,“慕課”與傳統經濟學教學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強調學者的主體地位。“慕課”之所以被眾多學者所認可,主要因為“慕課”突破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重視學者的自主學習意愿與獨立思考空間。“慕課”背景下,學習過程靈活,學習方式、對象多元化,學生從被動單向獲取知識轉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雙向交流,雙向主動獲取知識。①“慕課”教學中,教學活動圍繞學習者的主體地位來運行設計。學習與考核內容由學生主動選擇,課程精煉、體量小,學習和復習可通過知識點分類尋找,方便實用。“慕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學生在課下通過看授課視頻自學基礎知識,結合生活實際或相關知識自主思考,再在課堂上提出相關問題與師生討論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縮小學習方式的時空局限。“慕課”通過互聯網將傳統教學中相對固定的校園、教室、課堂、教室與學生轉換到可供自由選擇的學習場域中,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實體校園,學習時間與地點不受限制,教學過程和方式也更加開放和多元化。
2 慕課背景下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新機遇
慕課對注冊學者不設門檻、不限要求,面向任何網絡覆蓋下的學員。學員可根據自身意愿靈活安排學習內容和在線時間,按規定完成作業并通過最終考核即可獲得結業證書,這給傳統經濟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
2.1 培養學員個性化學習
傳統的教學課堂很難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原因在于很難考量不同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和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僅憑教師的經驗很難“對癥下藥”。“慕課”背景下,學生在平臺學習時,對課程內容、討論互動和在線時間等選擇行為,會在系統中留存下對應的數字碎片,這些數據經過平臺整理和分析后,再進而跟蹤每一位學習者的數據,為其復習、考核做出提醒,并向學員推薦適合其個性化學習的安排。
2.2 提升教師職能
“慕課”教學模式促使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在不斷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經濟學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由原來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具有絕對權威的知識傳授者轉向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指導者、管理者和終身學習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掌握如何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課程的目標。“慕課”模式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要不斷地指導學習者進行平臺學習活動,還要組織好學習者在平臺定時開放時間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課前在Mooc上設置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在課后通過平臺把收集到的教學活動中的雙方情況反饋回來,繼而促進教學活動的提高,比如,在課堂前為學習者設置的一些調查問卷、課中了解到的學習者的學習進度、課后的成績測驗對比等。優化反饋情況可逐步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經濟學教師的終身學習是對學習者負責的表現,更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3 改善教學質量
教師可以通過慕課平臺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即線上的知識學習、線下展開討論,可以使用豐富的信息資源形式為學者提供碎片化的學習。學習者可使用手機、電腦來完成,方便簡潔。在網絡時代,這些豐富的信息資源也是海量的、易于查找,比如視頻、音頻、動畫、PPT、圖書、電子書籍等,更能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習者,有利于學習者接受,激發學習興趣,鍛煉學習能力,優化學習效果。
2.4豐富教學評價手段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評價主要來自學校領導聽取公開課、學生的考試成績及考試通過率,學生的評價手段來自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成績和考試成績。而今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豐富的信息資源形式獲取更多的評價渠道,新的教學評價已從傳統的結果評價轉向過程評價。依靠“慕課”平臺可以實時記錄教師的教學設置,回答學生提問的次數等,同時可以記錄學習者的線上學習時間、參與討論的次數、課外閱讀的數量和成績測試對比情況等。這些數據通過網絡平臺隨機查出,并且這些數據是教學實際的情景記錄,因此是真實可靠的。根據這些反饋回來的真實數據,可以發現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做出評價以促進教學活動水平的提高。
2.5 轉變教學思想
Mooc平臺的信息資源是豐富的、多元化的,為了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從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出發。同時,教師要保持思維的敏銳開放,多角度地考量事物,不斷地接受發展的新信息。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收集處理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統計數據,這樣就可以節省更多的精力來進行其它創造性的活動。總的來說,教育思想的轉變就是真正地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轉變。
3 慕課對傳統經濟學教學的挑戰
慕課對經濟學教學產生了激烈的沖擊,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拓展了傳統的教學對象、轉換了教學角色、豐富且多樣化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3.1 挑戰傳統教學模式
慕課教學模式以“學”為本,突破現行的以“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夠自主決定學什么,怎么學。基于網絡的知識傳遞,符合現代社會高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也符合新世紀大學生的學習規律。在慕課情景下,學生來源廣泛、背景各異,學習能力、學習方式也有差別,面對更加多樣的學生群體,教師們必須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刻鉆研與反思。慕課是對教師的一種滋養、教育和鞭策,使他們迎接新事物,從自我封閉到自我超越。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形式、完善學科知識構建,在慕課教學環境中適應更多學生的需求。
3.2 挑戰傳統教學風格
“慕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與能力發展,且融合了現代化信息技術。它通過開放、優質的網絡資源、微課程和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使學習者的視野更加開闊,有效打破了學習者空間、時間和身份等局限,幫助學習者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種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因材施教的新模式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對教學方式和課程內容進行變革,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3.3 挑戰現行教學質量評價方式
在傳統經濟學教學質量評估中,學生很少或幾乎不參與,一般由教學主管部門、領導和同行教師進行品評。慕課時代的到來,讓“有教無類”成為可能,同時也為教學資源整合、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慕課平臺由眾多學校、眾多教師共同搭建,取長補短,不斷完善。學生可以自主評價教師的教育水平,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有一定的話語權,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激勵和監督的作用。
3.4 挑戰傳統師生關系
隨著慕課的興起和翻轉課堂的引入,學生學習知識不再局限于課堂接收,課堂成為了師生、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研討合作的場所,師生關系不再如傳統教學模式中尊崇的師道尊嚴,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雙方角色都發生了轉變,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對學生應適當“放手”,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②
4 基于慕課的經濟學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
根據經濟學課程與其他學科所具有的不同形式和特點,在總結以往的經濟學教學活動的經驗以及新興的“慕課”實踐下,提出幾點思考與啟示,希望為經濟學慕課的推廣及實踐應用提供參考。
4.1 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
要拋棄傳統經濟學教學以“教”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適應慕課教學的新特點,樹立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教學觀念。
第一,新興的“慕課”熱沖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為了適應“慕課”教學的新特點,需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讓傳統的經濟學課堂成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而不是滿堂灌的課堂。
第二,傳統的經濟學課堂基本是教師占據大部分時間講授,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每堂課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受限制,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如果教師樹立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將翻轉課堂融入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熱烈討論,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激發學習者的思想,使其思維活躍,產生不同觀點的碰撞;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學生與教師將單一的教、學活動變成雙方互動的交流,增加了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③這樣的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的課堂氛圍比較于死板的“填鴨式”教學無疑是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第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融入教學中。依靠課堂這一平臺,教給學生團結互助精神與團隊意識,經濟學課程需要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要與時俱進,貼近現實生活,有了翻轉課堂,經濟學課程不再成為灌輸知識和理論的地方,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的平臺,這樣比空洞的照本宣科的說教更有現實意義。翻轉課堂的運用是學習者與教師直接或間接地交流互動,答疑解惑,為學習者展示學習成果創造了平臺。
4.2 擴充完善教學內容
合理安排慕課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內容,促進兩者的深度融合。如何安排慕課教學與課堂教學,首先要知道二者的關系,慕課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前期理論準備,課堂教學則是慕課教學的實際運用,即經濟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范疇及基本觀點可以分解成一些知識點,制成微課程,通過慕課教學進行;關于經濟學基本范疇、基本觀點的分析和闡述,以及如何用經濟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應當通過課堂教學進行。④
慕課的教學內容一經制作完成將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滯后性,因此,安排制作慕課的教學內容,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及時回應學生需求和社會實際,進而提高經濟學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優化經濟學課堂教學,課前教師要把授課內容通過慕課網站讓學生進行前期學習,然后回到課堂教學,為學生遇到的問題做出解答。
4.3 優化慕課教學設計
慕課教學設計包括課程資源、測驗、問卷、聊天等模塊。使用慕課教學模式,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來安排制定教學設計,課程內容要按章節的順序展開,把每一節的課程內容分成幾個知識點,設立8-10分鐘的視頻講座。學習活動的設計和教學過程的評價著眼于學生,慕課教學是將微課登載在網絡平臺,通過視頻讓學習者反復觀看、學習,同時設置一些章節的測驗問題和輔助的閱讀材料用來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開放的網絡平臺和豐富的信息資源形式來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使學生得到優質的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在充分利用慕課教學優越性的同時,還要注意微課堂的制作應當滿足教學活動的目的,不能單純地追求學習的趣味性、表演性,而忽視了教學的主要目的。
4.4 加強“慕課”教學技能培訓
教育要實現信息化、現代化,首先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在新興“慕課”熱的推動下,做好教師信息技術知識和教學技能的培訓,準確地選擇適合本校、本學科的慕課平臺,提高教師運用網絡平臺、制作微課(5-10分鐘的以視頻為載體的知識點的講解)和視頻的能力,使信息技術與課程的發展充分融合。要使“慕課”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擴展和補充,需要教與學雙方的共同參與、共同探究,使其成為一種課堂教學與個性化教學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經濟學教師要學習和研究“慕課”改革,掌握相關信息技術手段,以適應新時期教學的需要和時代發展需要。
4.5 完善“慕課”的教學管理體制
為了滿足學習者多樣化的需求,建立柔性的教學管理體制,需要研究設置慕課的分段考核與評價形式,多增加微證書的數量和種類,研究微證書的發放辦法。慕課教學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它將引領信息技術深入到高等教育。
€L躘基金項目] 湖北工程學院教學研究項目“ 慕課視域中經濟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研究”(2015A14)
注釋
① 肖薇薇.對“慕課”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4(8):19-21.
② 胡新梅.“慕課熱”背景下的冷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18):115-117.
③ 李春,金毅.顛覆抑或融合慕課與高校傳統教學的關系探討——基于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的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15(1):6-9.
④ 湯儷瑾,黃金滿.基于慕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