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藝軍 蘇旭
摘 要 “近00大學生”即將作為大學校園的新生群體,較“90后”大學生有著更加鮮明的時代色彩。其就業價值取向受個人、家庭、高校、社會以及國家等各因素影響,呈現出擇業自主化、擇業市場化、擇業多元化、職業平等化、職業創新化、就業信息化等新時代變化特點。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通過對“近00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的調查,從個人、家庭、高校、社會以及國家各方面提出實施性較強的引導措施。
關鍵詞 “近00大學生” 就業 價值取向
Abstract Nearly 00s college students will soon be a new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ared with the "90s"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more vivid color of the tim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mployment by the individual, family, Universit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other countries, showing employment autonomy, employment market, employment chang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of pluralism, equality, occupation occupation, employment in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employment values,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entation changes of employment value of nearly 00 students,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strong guidance from individual, family, University and society and all aspects of national.Keywords “nearly 00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0引言
研究其“近00大學生”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并提出相應的實時性強的引導措施,不僅是對現有理論的補充完善,更能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劉建榮、鐘運華(2014)重點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方面分析了“90后”就業價值取向特點的影響因素,但提出的引導措施主要是站在學校的角度上,沒有其它三方的引導建議;劉健康、王朋朋(2014)立足于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決定》,詳盡地分析了大學生的擇業就業現狀,從個人、家庭、高校、社會和國家五個角度全面透徹地提出了相應的引導措施;Annelie Schedin Leiulfsrud,Jan D. Reinhardt(2014)通過在挪威對脊髓有損傷的人以及各崗位身體健康的工作人員進行31次采訪,探討在挪威脊髓損傷的人的就業價值,強調平等的實現每個人的就業價值是一個社會規范和道德義務。
就業問題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第一步,研究其就業價值變化特點,分析并總結共性,通過個人、家庭、高校、社會和國家多方的努力,引導大學生結合自身與就業市場的實際情況,以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擇業就業,為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奠定基礎。
1“近00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形成和變化的影響因素
1.1 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影響
“近00大學生”是被寵溺的一代,他們整體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抗挫折能力較差,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往往容易在求職路上遇到困難時退縮放棄,就業價值取向也易因為情緒波動而改變。
1.2 家庭教育與經濟能力的影響
中國大多數家庭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與支付能力去支持孩子繼續學業,除少數個例外,幾乎家庭都是支持子女接受教育,繼續深造;并且大多數家庭遵循傳統的教育理念,重視教育。研究大學生的家庭情況會間接反映出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趨勢。
1.3 社會教育觀念與就業環境的影響
教育方面:由“精英化”高等教育到現在的“大眾化”高等教育,教育越來越趨向于“全民性”,但也由此產生了許多問題。高校招生數量的增加,使得同一時間針對同一崗位的就業競爭者大幅度增多,就業競爭愈演愈烈。
就業環境:就業市場供求決定的“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使得畢業大學生擁有更多的主動性,但整體大學生就業難度增加;由于經濟全球化與經濟發展的變動不定,就業市場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不僅數量有限,而且職業要求繁雜,且大學生所學專業與傾向選擇或競爭的崗位不對口。
2 “近00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及其變化特點
2.1 擇業自主化: 由就業到創業
近年來,畢業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趨勢愈加明顯。他們有主見,通過自主創業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并以良好積極的形象向社會展示大學生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在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的同時鼓勵、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加入自主創業的行列。
2.2 擇業市場化: 由對口到非對口
大學生能夠以較強的適應力與學習能力,根據市場變化及時對就業方向選擇做出改變,即使進入了不對口的行業,大學生會依靠自身的不斷學習與積累經驗,將“不對口”變成“對口”,這顯示了大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會根據市場變化而變化。
2.3 擇業多元化: 不再局限鐵飯碗
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的時候,不同于以往的擠在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國企,而是將目光投放在更具發展潛力的金融業、服務業等行業,說明大學生在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的同時,能夠運用長遠的眼光去擇業就業。
2.4 職業平等化: 職業無尊卑
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不再一窩蜂的傾向于高薪高職高待遇的職業,而是開始重視自己的愛好與自身的實際能力。他們意識到所有的職業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被人尊敬的。他們更多的是選擇可以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職業。
2.5 職業創新化: 敏銳捕捉新職業
當代大學生會根據生活的環境或社會大背景而選擇那些剛剛興起的行業。還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憑借自己的敏銳經濟嗅覺而開創一種新型職業,這類職業往往起步容易,投資小,是社會需求的,就業市場卻不存在的崗位。
2.6 就業信息化: 就業渠道網絡化
信息化的“大數據”時代,信息的流通傳播就是生命。在大學與社會的合作下,大學生可以通過就業市場信息:校園招聘會、雙選會、企業宣講見面會、網絡招聘會等各種形式,及時參與到市場中。
3 引導“近00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價值取向的有效措施
3.1 大學生主觀能動性對自身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
(1)正確認知自身。正確審視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定位,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樂觀面對求職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
(2)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認真學習知識;增強自身人文素養;經常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經常參加比賽、實踐工作等,加強面對壓力與挑戰的心理素質。
(3)注重培養成熟心境與開朗性格。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參加戶外活動,投身到自然中,緩和自己急功近利的心;主動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培養自己開朗性格。
(4)樹立人生目標。大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為自己設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與終生理想,以階段性目標為動力,明確自己人生主線。
3.2 家庭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
(1)加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家庭作為一個小的社會載體,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家庭成員應該經常與子女談心,時刻了解孩子內心變化。
(2)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家庭成員應該經常在一起活動,增強彼此之間的感情,和諧的家庭關系會間接利于孩子形成正確意識形態。
(3)家長以身作則。家長應該努力實現人生價值與自我理想,避開追名逐利的生活,為子女做出榜樣。
3.3 高校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
(1)培養正確就業意識。高校定期、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擇業就業價值取向的意識,提高其分辨能力與就業能力。
(2)將理論實踐化。每學期定期開展模擬招聘賽,邀請企業從事相關工作人員到場評選,通過親身實踐的比賽,鍛煉大學生求職的必要技巧與良好心態;分批、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到真實的招聘現場。
(3)做好就業準備服務。高校及時發布就業信息;與各地企業形成合作關系,支持企業走進校園招聘;為畢業生全面準備就業所需學生檔案、證明等材料。
3.4 社會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
(1)充分發揮媒體的力量。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向社會宣傳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走進基層、大學生考村官等等成功事跡,以傳播積極陽光的信息來引導大學生正視擇業就業問題。
(2)企業尋求與高校聯合。企業走進校園招聘,提高學生就業安全性;企業定向招收優秀或有意向畢業生;企業定期資助有聯合關系的高校,加強學生對企業認識。
(3)樹立良好企業形象。企業自身嚴于律己,保證企業穩定運營;積極投身慈善事業,宣揚積極行為。
3.5 國家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
(1)提供就業政策支持。近些年來國家出臺的“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并且規定事業單位、公務員提高招聘比例等政策,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就業壓力,有益于大學生在潛意識里更加主動勇敢地迎接就業壓力。
(2)加強對就業市場的宏觀調控。通過行政手段強制性的保障就業市場的穩定秩序,維持公平競爭,為大學生排除后顧之憂。
(3)完善教育制度與體系。完善義務教育體制,保證教育普及性與重要性并行,確保學生從小接受良好健康的教育,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大眾化”高等教育的同時,培養專業性與新型人才,在學生之間形成良好表率。
4 結論
個人主觀能動性、家庭教育與經濟能力、社會教育觀念與就業環境都會影響其就業價值取向;“近00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特點變化總體趨向于自主化、多元化與市場化,并且顯現出更多的特點變化;學生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多方共同努力,實現全面、有效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的目標,緩解就業壓力,推動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 劉建榮,鐘運華.“90”后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引導[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4):122-124.
[2] 劉建康,王朋朋.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現狀分析及有效引導對策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3):61-65.
[3] Annelie Schedin Leiulfsrud,Jan D. Reinhardt.The value of employment for people living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n Norway[J].Disability & Society,2014(8):1177-1191.
[4] 羅薇,陳曦.馬斯洛需求理論下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3):200.
[5] 林啟霞,張路.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差異分析——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為例[J].亞太經濟,2016(4):258.
[6] 沈東華.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及對策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2):123-125.
[7] 章曉,江玉嵐.新時期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探析——基于80后和90后大學生的比較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10):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