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長會
(涼州區西營鎮西營九年制學校,甘肅 武威 733000)
【摘 要】近年來寄宿制學校整合了教育資源,發展成效顯著,但同時也出現了諸如基礎建設不足、生活教師短缺、管理困難、學生膳食營養狀況與心理健康狀況亟待關注等方面的問題。本文試圖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以期提高寄宿制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寄宿制學校長期發展。
【關鍵詞】西北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發展;思考
一、引言
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出臺于國家實施“兩基”攻堅計劃這一背景之下。調整農村學校的布局,是一項提高農村基礎教育質量、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然而,當我們把精力集中于寄宿制學校發展之時,一些隨之產生的問題也值得認真思考。
二、西北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發展現狀
(一)規模不斷擴大。農村學校布局的調整使得本來分散的學生向寄宿制學校聚集,寄宿制學校的學校規模和學生數量都不斷增長,寄宿制學校已逐步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主體。
(二)生活設施不斷改善。①校舍條件不斷改善。由于國家和地方財政對農村學校投入的逐年增加,寄宿制學校不斷進行改建和擴建,生均校舍面積增加,生活設施也逐漸齊備。②食堂條件不斷改善。寄宿制學校不斷增加食堂硬件設施,本著優化學生膳食營養結構的現代化理念,促進食堂的運營管理向多樣化和規范化發展。
(三)低齡寄宿學生增多。在撤并了大量教學點和小規模學校后,農村學生上學遠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學生寄宿的需求逐漸增強。一些原本不寄宿的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家里無人照料或選擇更優教學資源的原因,也成為了寄宿生。
(四)寄宿生中留守兒童比例上升。由于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進一步凸顯,寄宿制學校成為了留守兒童教育的優先選擇,以彌補家庭監護和教育的缺失。
三、西北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不足、后續投資不到位。西北地區財政收入較中東部地區有較大差距,因而用于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后續撥款難以到位。資金短缺制約了寄宿制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學生生活服務用房和教學輔助用房數量不足或質量不達標,部分寄宿制學校現有宿舍數量不夠或宿舍潮濕、陰冷等,住不了、住不好的問題還較為突出。
(二)教師短缺、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較低。目前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不足乃至缺編現象普遍,因此許多學校不能設置專門的生活教師管理寄宿生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始寄宿,更加大了管理寄宿生的難度和對生活老師的需求。有的學校雖然配備生活教師,但是對其聘用和考核標準也并不完善。寄宿生的管理工作往往集中在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身上,而這些教師普遍學歷較低,學科教學和管理工作并不專業,缺少生活指導和心理健康指導的專門訓練,這相應地增加了他們對學生進行教學和管理的難度與壓力。
(三)校園生活單調、家庭教育的缺失難以彌補。寄宿制學校為便于統一管理學生,都采取封閉式管理的辦法,盡量壓縮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采取上課或自習的方式代替管理。這使得學生學習時間過長,學生缺乏足夠的活動空間,使得校園生活顯得單調乏味。加上目前西北農村地區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常年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邊,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爺爺、奶奶為主的隔代教育狀況。長時間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單調的校園生活中得不到滿足,寄宿生較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如孤獨寂寞、思念親人、性格孤僻等。這對處于身心發展關鍵期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
四、關于西北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發展的建議
(一)加大寄宿制學校建設的資金投入。各級主管部門應統籌安排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公用經費,確保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專項資金,落實學生食宿等生活配套設施的資金投入。嚴格遵照農村寄宿制學校硬件設施建設標準,組織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校舍、配套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建設,著力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
(二)注重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發展方向。因此,學校一方面要注重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同時也要培養其管理等多維度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增加非教學服務人員編制,建立規范合理的生活教師培訓和聘用制度,為寄宿生配備專業的、專職的、數量合理的生活指導老師和心理健康老師,做到“教學老師抓好教學,生活老師管好生活”。
(三)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家庭和學校是兩個學生最主要的生活場所,目前的家校合作方式大多局限于家長會和電話聯系,這對于改善寄宿生膳食營養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學校教師和家長加強溝通和交流。例如,在改善寄宿生膳食營養方面,家長可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為寄宿學生準備其需要的營養結構合理的食物,而學校應在食堂建設方面多下功夫,思考如何改善飯菜營養價值,提高學生膳食質量;在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學校可采取家長進課堂、教師家訪、宿舍和食堂開放觀察日等多種形式,讓家長了解寄宿學生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也便于學校教師及時和家長溝通學生心理狀況。針對學生出現的想家、孤獨感等問題,學校教師和家長應多關注學生的平時表現,及時發現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
五、結語
總體來看,近年西北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發展趨勢較為不錯,但其辦學的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并不高,且不均衡現象普遍,不同市、縣,甚至同一縣域內的不同鄉鎮學校差距明顯。農村寄宿制學校的不斷發展,需要在學校硬件設施建設、教職員工配備、學生食宿營養健康狀況、家校合作等方面努力做到標準化、規范化。從而夯實西北農村地區教育根基,促進該地區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董世華.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問題研究[D].上海:華中師范大學,2012.
[2] 教育部.教育部要求做好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切實解決邊遠山區學生上學遠問題 [N].北京:中國教育報, 2006-06-13(1).
[3] 萬明鋼,白亮.教育公平、教育資源整合的路徑反思——對農村地區寄宿制學校的重新解讀[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9):28-32.
[4] 趙沁平.加強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保證民族教育持續健康發展[J].中國民族教育, 200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