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林
[摘 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面對抽象、枯燥的應用題,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十分不利。本研究從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解答技巧入手,總結應用題的解答方法,使數學題化繁為簡,為數學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技巧
小學數學應用題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點,是培養學術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由于應用題涉及的相關事件較為復雜,尤其是高年級數學,學生感覺較為陌生,對于題目的解答毫無頭緒,學生的答題正確率較低。為了幫助高年級小學生正確答題,鍛煉其邏輯思維,教師需要教授學生一定的答題技巧,幫助學生在復雜的題目中整理出暗含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應用題,從抽象的題目中分析出數學公式,使學生從晦澀難懂的語言中真正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實現輕松解題。
一、學會讀題,正確理解題目
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題目,本身蘊含的數學知識并不是難點。想要正確解題,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確理解題目,理清頭緒,分析其中暗含的邏輯關系,才能正確分析題目,列出公式,順利解題。在所有的應用題中,多數由已知條件、數量關系和需解答的問題組成。在這其中,已知的條件和問題是能夠分析出來的,但是暗含的數量關系則需要進行合理的推斷。例如,學校食堂運來一批蔬菜,原計劃每天吃50千克,30天消費完這批蔬菜。后來根據大家意見,每天比原計劃多吃10千克,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想要解答出這道題目,學生就應該先對題目的背景進行理解,找出題目中所暗含的意思,分析題目所列出的各個條件,分析條件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寫出正確的數學公式,得出正確的答案。因此,正確理解題目是解題的基礎,只有理解了題目,學生才能夠打開思維,理解題目內涵,將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二、轉換思維方式,提高解題能力
由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目靈活多變,即是同一道題目也有多種解法。由于小學生閱歷不足,無法從根本上理解數學題目的內涵。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獲得較好的解題方法。例如:一個工程隊進行某一路段的修建,前10天修了60千米路,估計再需要15天才能修完剩下的。請問此工程隊所需修建的路段為多少千米?在此題目中,蘊含著已知的變量,問題以及數量關系。此題目的第一種解法:先解答出工程隊每天修建的千米數,求出15天修建的千米數,與之前10天的千米數相加則得出正確答案。此題目的第二種解法:先計算出每天的工作量,然后與總共的工期天數相乘,得出路段的千米數。因此,對于不同的題目,變換思路,總會有不同的解法。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注意轉換思維方式,靈活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其解題能力。
三、分析題目中的條件變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在數學應用題中,暗含許多的條件語句。按照不同的角度,可分為直接條件與間接條件,外顯條件和潛在條件,具體條件和抽象條件,以及必要條件和多余條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所暗含的各種條件,才能使學生理清數學題目,為正確答題提供思路。首先,直接條件指的是題目中能夠直接參與列式計算的已知的條件,而間接條件是需要解題者進行深入分析的條件。一般來說,直接條件和間接條件均是外顯條件,而隱藏的已知條件則是潛在條件,例如:森林養護員每天要給100棵樹進行滅蟲,請問10月份養護員共對多少棵樹進行滅蟲?其中,10月份暗含的信息即為31天。此外,數學題目中除了必要的條件,還包含許多多余的條件,用于擾亂解題者的思路,增加題目的難度。
此外,在解題過程中,如果題目信息實在過于復雜,學生難以理出頭緒,還可以利用一定的符號對題目進行分段理解。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善于利用記號對題目進行編號,通過反復讀題,審查其中暗含的條件和信息,并對其中的關鍵點進行多次復述,使學生自己能夠較好的理解題目。平時,可利用此種方法鍛煉其數學語言應用能力,訓練其歸納能力。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還應該注意主動訓練,與同學老師共同分享經驗,使數學學習更具趣味性。分析題目的各項條件是一個需要長期訓練的能力,學生應該注意平時的積累,不斷分析不同的題目,達到自身能力的提高。
四、學會進行等量替換,提高解題能力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中,出現的各個條件往往具有多種屬性,并且不同的數量之間還可進行換算。在某種程度上,題目條件的靈活性對學生的思維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解題,教師應該教會學生進行合理的等量替換,使復雜的問題更為清晰。所謂的等量替換指的是用一種量代替不同的量,將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更為簡單。例如:某文具店老板進行貨物批發,共批發了10箱鉛筆,6箱直尺,總金額為600元,已知,每箱直尺比鉛筆貴20元,那么每箱鉛筆和尺子的價錢分別為多少?從題目可知,我們需要求解的是每箱鉛筆和直尺的價錢,看起來較為復雜。但是如果把直尺的價錢與鉛筆的價錢進行等量替換,題目就變得較為簡單。設每箱直尺的價錢為鉛筆價錢加上20元,此時,6箱直尺的價錢為6乘以20,為120元,將直尺替換為鉛筆,則總價錢為480元,除以16得出每箱鉛筆價錢為30元,進一步每箱尺子的價錢為50元。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來說,雖然題目較為復雜,暗含的信息較多,需要解答的問題也需要進行合理的分析計算。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順利解題,教師應該教授學生學會使用多種解題技巧,分析題目中的各種條件,理清不同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變量間的轉換和分析,列出必要的公式,最后得出正確答案。另外,為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切實提高解題能力,學生還應該重視平時的訓練,不斷總結方法,提高其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曉燕.淺析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技巧[J]. 教育科學:引文版, 2016(12):208-208.
[2]黃萍.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淺析[J]. 廣西教育, 2015(13):71-71.
[3]周德清.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J]. 教育科學:引文版, 2016(11):027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