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輝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各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采茶戲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采茶戲是一種源自于我國民間的曲藝形式,它與當地的方言、民歌、小調等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因此它有著獨特的藝術氣質和韻律。本文從采茶戲本體的產生,以及唱腔、器樂等方面入手,對采茶戲音韻的形態和特征進行探討。
【關鍵詞】采茶戲;音韻特點;探討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050-01
中國戲曲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的采茶戲是戲曲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采茶戲的發展經歷了從繁榮到衰落的過程。采茶戲曾是我國地方戲曲的重要部分,但近年來,隨著現代文明進程的加快,對這種傳統文化產生了嚴重影響。采茶戲屬于民歌,與當地的民間采茶藝術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探討過程中,我們應該把地方戲的藝術特色,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地發揚和創新,將采茶戲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地域文化內涵反映出來,讓其成為地方戲曲傳承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采茶戲簡述
民族戲曲藝術不是獨立出現的,而是從當地人民的生活中產生和孕育的,在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時,要將其生存背景和文化背景作為主要內容。對采茶戲的分析研究也不例外,它與現實的文化背景相聯系。我們從外部形態部分,分析采茶戲音樂的互動和與外部世界的交流。
(一)采茶戲與其他地方戲的聯系
采茶戲音樂受到區域和時代發展歷史背景的影響比較大,它并不局限于傳統的采茶戲,而是在發展過程中借鑒了當地的花燈戲、花鼓戲的風格。其與當地戲曲的曲調節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吸收了京劇的采茶戲表演,可以從民間的茶采茶戲表演中看到京劇的唱腔、龍套戲路等。
(二)采茶戲與方言的聯系
在研究地域文化時,方言與地方戲曲是兩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方言在當地人的文化系統中占據著統治地位,是當地人創造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載體。在地方戲曲中,方言是第一要素,所以地方戲劇與方言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一般理解中,方言能夠很完美地體現地方戲曲的特色。因此,能夠明顯區分地方戲曲的是方言,而不是曲調。方言調的歌劇旋律是有限的,各種地方戲曲都在培育各種聲樂風格,并在方言的基礎上發展和流傳。漢語方言是非常復雜的,因此中國地方戲曲有著不同的特點。
二、采茶戲音韻的分析與探討
采茶戲獨特的唱腔風格,伴奏音律,以及字、樂協調性是對其進行音韻分析的幾個重要方面。
(一)采茶戲的伴奏音律
文場和武場是采茶戲音樂伴奏的兩種形式。管弦樂伴奏中文字段包括如二胡、板胡、古琴等弦樂器,琵琶、阮等彈撥樂器,以及嗩吶、竹笛等吹奏樂器。此外,伴奏的打擊樂器包括鼓、鑼、鈸三種,以及指揮調度的舞臺音樂節奏的鑼鼓等,在樂隊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采茶戲的字、樂協調性
研究采茶戲的發展,必須探討其音韻特征。楊蔭瀏老先生認為,從語言、音韻特點方面來看,在音樂中,如果輔音和元音的語言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特定的音調和旋律,音樂會更加流暢,具有藝術美。因此,在采茶戲的演出中演員要做到字正腔圓,而在韻調設計中,三大要素的輔音和元音和聲調必須相互協調,符合音樂的節奏。
(三)采茶戲音韻與方言的關系
眾所周知,客家話是采茶戲的語言基礎,演員在采茶戲的正式演出中必須保證字正腔圓,在演出時對一些語言進行改變。舞臺表演語言是方言與書面語相結合的結果。也就是說,在表演中,可能是客家語,但演員需要把它寫在書面語中,盡量使用書面語,而不是使用口語來表現。此外,在表演時有一種語言的“普通話”現象。所謂的普通話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普通話,也需要把腳本語言變成普通話來在一些特殊的場合表演。對于一些腳本語言和歌詞,如果使用普通話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和審美要求。
三、結語
采茶戲表演方式多樣,有著扎實的群眾基礎。通過上述內容的總結,采茶戲這種音樂藝術形式源于生活,它是一種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的戲劇文化,我們在研究探討采茶戲之前應該對當地的文化背景進行深入了解,在對采茶戲繼承中將傳統與現代創新要素融合,使得采茶戲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為觀眾展現出獨特的采茶戲音樂文化特質,以促進中國音樂藝術文化的發展。在表演采茶時要盡可能地避免以低俗化的表演形式來迎合觀眾的口味和需求,可以利用現在的網絡市場對采茶戲進行宣傳,以促進采茶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麗媛.南昌采茶戲音韻研究[D].南昌大學,2008.
[2]吳潔,肖孟春.音韻特點在贛南采茶戲中的分析[J].北方音樂,2015,35(21):16.
[3]沈詩潔.湖北黃梅采茶戲和黃梅戲音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