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關鍵能力的基本概念出發,論述了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即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溝通能力。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關鍵能力;意義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222-02
一、引言
目前,我國正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眾所周知,職業教育的落腳點在就業這個重大的民生工程上,所以,職業教育要培養“為明天工作的人”,而為明天工作的人一定是具備“關鍵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關鍵能力”在學生職業生涯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因為職業教育是各類教育中與經濟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橋梁。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定的培養目標和特定的教育方式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但通過各種途徑反饋的信息來看,在實際工作中,高職畢業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職業技能,但是缺乏職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即“關鍵能力”。在市場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在對外合作進一步加強的當下,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是當務之急并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關鍵能力”的概念、內涵和特性
“關鍵能力”也被稱為核心能力、通用能力,類似于我國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在現代社會中對每個人的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都至關重要的能力,簡言之,它就是指個人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及專業能力。德國勞動力市場專家及著名職業教育學家梅騰斯(Dieter Mertens)先生于1974年在一篇題為《關鍵能力—現代社會的教育使命》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了“關鍵能力”的概念。所謂“關鍵能力”,就是指那些與一定的專業實際技能不直接相關的知識、能力和技能,是在各種不同場合和職責情況下做出判斷選擇的能力,是勝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預見的各種變化的能力。它強調當職業發生變更或者當勞動組織發生變化時,勞動者所具備的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由于這一能力已成為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從而能夠在變化了的環境中重新獲得新的職業知識和技能。這種“從事任何一種職業的勞動者都應具備的能力常被稱為跨職業能力”[1],也有人形象地稱之為“可攜帶的能力”。
“關鍵能力”雖然涉及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但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學者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定義。德國學者認為關鍵能力包括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事物意義上的行動能力,即做事能力和智力成熟度;二是社會意義上的行動能力,即社會能力和社會成熟度;三是價值意義上的行動能力,即個性能力和道德成熟度。英國學者認為關鍵能力包括六個方面的能力,即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個人的認知能力、計算能力、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運用現代語言的能力。我國勞動保障部制定了關鍵能力的八項內容。它們是“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數學運算能力;外語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革新創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2]
不難看出,不論是哪種理解和定義,對于關鍵能力而言,其內容大同小異。“關鍵能力”是“勞動者從事任何一種職業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是職業技能和知識潛能的升華和延伸,是從業能力、創業能力的進一步抽象和發展,是人的職業道德、知識技能、創新精神融入勞動者素質的集中體現。”[3]
“關鍵能力”是“學生為適應今后不斷變化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環境而獲得的跨專業、多功能和不受時間限制的能力,也是為克服知識的不斷更新或衰退而具備的終身持續學習的能力。”[4]這種能力之所以不受時間、地點、環境、工作性質和工種以及人的年齡和性別的限制,是因為它具有如下四個特征:首先,它具有“普適性”。不同的職業和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工作要求,但對就業者的能力要求卻是統一的。其次,它具有“可遷移性”。隨著工作環境和崗位的變化,該能力可以擴展到新的相關的工作領域。再次,它具有“持久性”。關鍵能力一旦獲得就會陪伴就業者整個職業生涯。最后,它具有“發展性”。社會的發展會不斷地對人們提出新的要求,與此同時,人們為了更好地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就要不斷地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培養“關鍵能力”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需要,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需要。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意義
“關鍵能力”定義為人的整體能力而不是片段化的知識和技能,是從業者自我實現的重要能力。高等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擁有高技能的從業者。高職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為培養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端人才的目標服務的,是培養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課程。因此,英語教學中也要把培養“關鍵能力”作為教學目標。那么,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有什么意義呢?
(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提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由此可見,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目標也提到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在未來發展中,我們的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巨大潛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時代輕車熟路地駕馭知識的本領,從根本上講,都取決于學生是否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關鍵能力”的范圍很廣,理解能力是其中之一。理解能力是一種思維能力,是構成人的智力的因素之一,不僅是英語學習必備的基本條件,也是從事其他工作和學習的一個必備能力。在英語課堂上,一個學生理解能力的好或差,對獲取信息的量和質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理解總是以已有的經驗知識為基礎的。只有積累足夠的知識和實踐經驗以及儲備廣泛的社會知識,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思考是獲得獨立人格的唯一途徑,是發現、突破和創新的前提。“獨立思考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我們做出正確決策或者創新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談不上有創造能力,也不可能大有作為。”[5]教師要運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這個載體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自己尋找答案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用一種全新的、理性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從而找出問題的答案。當然,獨立思考并不是胡思亂想,它需要一定知識做基礎。所以,英語課得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以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最后成為自己的財富。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就是自信的人。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是學生通往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橋梁。
(四)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實踐動手能力對學生和未來的職業技能型人才都非常重要。高職教育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動手能力就是“做中學”,顧名思義,既需做,又需學。“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這句話就是對“做中學”最好的闡述。學生時代獲得這種能力并養成主動參與的意識,一旦形成習慣,那么在未來的工作中就會有很強的動手能力,這是高職學生的強大優勢。
(五)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
目前,在各個企業招聘人員的要求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十個條件中位列第二的是“良好的溝通能力”。可見,溝通能力對學生而言有多重要。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更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爭辯能力、傾聽能力等,因為這些能力是溝通能力的具體表現。溝通能力看起來是外在的東西,而實際上是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它關系著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品德。
四、結語
綜上所述,“關鍵能力”這一概念一經提出就對德國的職業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且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和學習引入,得到了全世界職業教育界的認可,已成為世界各國對受教育者從事職業教育、保障職業發展的共識。它從一種思想、一個概念,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走進了職業教育實踐。當受教育者將這種能力內化成為自身的基本素質時,他就能夠從容地在變化的環境中重新獲取未來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實現可持續的自我發展。因此,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歷史與現狀—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164.
[2]范可旭.論高職外語類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98-101.
[3]劉紅英,湯海濱.淺談高職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11):276-278.
[4]劉蘭明.職業基本素養教育探究—兼論職業教育“關鍵能力”[J].中國高教研究,2011,(8):86-87.
[5]葛杰.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60-61.
作者簡介:
孔麗芳(1963-),女,內蒙古通遼人,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及英語教學方法。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中學生“關鍵能力”培養的研究+GH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