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珍
摘要:教學策略是指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可以支撐教師更好地完成日常教學工作。本文從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兩個方面,闡述了打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效 小學數學課堂 教學策略
數學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其包含了教師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等內容。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必須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促使學生主動融入數學學習中。結合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筆者闡述了打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指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促使人們認識未知事物,探求問題的動力之源。可以說,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數學最好的教師。小學生好奇心強,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所以教師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才能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1.引入故事教學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把學生關注的東西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在數學課堂引入故事教學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入一些相關的典故、笑話。如筆者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有一位叫萬三的學生,他在學校三天學了三個字‘一、二、三,分別為一、二、三畫。于是,他在寫字本上畫了一萬零三條橫線,說這就是他的名字。”學生聽完這個故事后,學習熱情高漲。
2.開展實踐教學
根據學生好動的心理特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教學,通過測量和對比一些物體,促使學生手腦并用。這樣一來,學生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實際運用所學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如在教學《進位加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體會“湊十”的過程,發現“滿十進一”的現象,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實質。
3.引入競爭機制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形象,競賽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競爭機制,開展課堂競賽活動,為原本枯燥的課堂增添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經常開展“湊數字”“接龍”“搶座號”等競爭游戲,對于表現好的學生予以表揚。這樣,不但能消除學生的學習疲勞感,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贊可夫有句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經常會出現隨大流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多樣化教學,避免“一刀切”。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選擇讓優生回答,幫助他們拓展思維;對于難度較小的問題,教師可以把機會留給基礎稍差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他們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2.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好習慣
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運用數學,促使學生深刻體會數學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經常看到、遇到的問題出發,讓學生具體而形象地感知數學學習的益處。如在教學《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超市咨詢一支鉛筆和一塊橡皮的價格,再計算總價,最后用10元去付賬。讓學生把學到的加減運算規則運用到實際問題去,學生如果再遇到類似問題,就能夠舉一反三。由此可知,教師要適時、適當地引導學生,從生活實例中提煉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習慣。
三、結語
總而言之,打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積極主動地研究符合小學生興趣愛好和認知特點的教學策略,從而取得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筱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