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承偉
摘要:探究能力是學生求知欲的體現。本文結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闡述了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 探究能力 培養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探究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收集、處理信息,幫助學生提升認知能力。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境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在情境中,學生能主動探究,更加集中注意力去發現問題,并嘗試用自己已有的能力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此時,如果教師再給予適當地引導,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入難地進行深入探究,就一定能提升的學生思維和理解能力。
如在教學《畫圖軟件》前,筆者先準備了大量學生以前參加繪畫比賽時的作品,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軟件播放給學生看,并詢問學生是否愿意動手嘗試繪制屬于自己的作品,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繪畫的積極性。在繪畫實踐中,一方面,學生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筆者及時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方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轉變了學生的課堂角色,提高了畫圖軟件學習的有效性。
二、巧設操作步驟,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操作步驟。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當課堂主體,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在學生遇到問題后,教師不要急于給學生答案,而應鼓勵學生先思考,再引導學生不斷地嘗試、摸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讓學生實現自我突破。
如在教學《如何制作PPT課件》時,筆者先讓學生準備一些關于中秋節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當講解完制作PPT軟件的相關理論知識后,讓學生以中秋節為主題制作一份電子報刊。在制作過程中,筆者先設置操作步驟,讓學生從中秋節的由來、風俗習慣等入手,然后給予學生技術和知識方面的指導,最后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主探究。
在作業展評時,筆者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以及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并及時肯定學生的表述和他們的設計作品。這樣一來,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體會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樂趣。
三、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對探究的升華,能促使不同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有效地碰撞,能促進學生篩選、歸納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實現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時,小組合作也能幫助學生從他人的觀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操技能力。
如在教學《復制與粘貼圖形》時,筆者圍繞“如何復制粘貼圖形”這個問題,讓學生先自行操作,然后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學生根據以往經驗,在操作過程中,記錄自己的操作步驟。有的學生說,可以用“編輯”菜單中的“復制”和“粘貼”按鈕;有的學生說,可以用工具欄中的“復制”和“粘貼”工具;有的學生說,可以選中圖形后,在圖形上右擊,選擇“復制”和“粘貼”圖形 ;還有的學生說可以用“Ctrl+C”和“Ctrl+V”完成復制和粘貼的操作。小組內學生們、總結出了多個答案,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更加便捷。
四、課堂延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有些問題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與家長進行交流,或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在班級群中展開討論。
如剛開始學習開關計算機時,很多學生已經養成錯誤的操作習慣,如果教師只是告訴學生正確的操作步驟,不容易改正學生錯誤的操作習慣。如果讓學生課后自己查閱資料,學生間相互討論,最后教師再教給學生正確的操作方式,就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總而言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應以實踐為基礎,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誘導學生主動探究,轉變學生學習的觀念和方式,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