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翠
【內容摘要】構建知識結構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提高知識結構應用效率值得我們不斷探究。在教學實踐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多媒體課件和板書結合使用,深入研究教材,堅持長期構建知識結構;同時,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培養他們自主構建的良好習慣。不斷總結經驗,實現知識結構的有效構建,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歷史 知識結構 構建 有效
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高中歷史教科書變為“模塊+專題”的編排體例,高考也突出考察主干知識,重視歷史概念、發展主題線索、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知識結構教學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雖然大家都早已知道知識結構的重要性,但是綜合歷史學科的特征、考情、學情,其運用的有效性卻值得我們思考。新課程改革主張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采取什么方法,更好實現知識結構的有效教學?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將多媒體課件和板書結合使用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推廣和培訓,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教學媒介應用到教學中。教師普遍使用多媒體課件,課件中豐富多彩的史料、圖片、視頻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傳統課堂中呈現知識內容脈絡框架的板書日漸被忽視。很多老師選擇將板書放在課件中以知識結構或者課堂小結的形式展示,不在授課過程中親自構建。從教學實踐看,板書呈現知識結構的作用是多媒體課件不能代替的。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教師往往講授完知識內容,最后展示知識結構,展示速度非常快,留給學生思考總結的時間短暫,沒有時間記錄重要的知識點。有時甚至直接跳過不展示,知識結構也成為擺設。一堂新課結束后,關閉課件,經常會出現黑板空白的情況。學生腦海中堆積了很多零散無序的知識點,但是并不能理解知識內在的聯系,掌握知識結構,從整體上看待歷史問題。此種情況不能發揮知識結構的有效用途。
真正實現知識結構的有效構建,教師需要處理好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將多媒體課件展示與板書恰當結合起來。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視覺獲得信息記憶的時間比聽覺要長多倍。高中歷史課堂中,板書形象直觀,提綱挈領,揭示知識內容,體現結構程序,突出重點并強化記憶效果,還能激發興趣,引發思考。此外,師生同步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更具有親切感,增進師生交流,構筑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而板書設計需要教者在課前根據學情精心構思,既要展示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突出重難點;又要注重規范性,避免隨性而為和有始無終。如此,才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上課過程中既要利用課件展示史料、圖片等方面的優勢,又要同步構建知識框架形成板書,提升課堂效率。
二、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堅持連貫性和長期性
教材是授課的重要載體。新課改以后,高中歷史教材改變傳統的通史體例,采用“模塊+專題”的編排方式。這種體例使學生更難從整體掌握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和發展規律,對教學提出更大挑戰。這要求教師在學期或者學年之初就要深入研究教材,熟練掌握課時之間、專題之間甚至是模塊之間的聯系,為整個學期構建專題和主題教學的知識結構做好充足準備。
我們現行的課程設置和考試模式決定構建知識結構要遵循連貫性和長期性,根據教學進度和不同學情選擇不同類型的知識結構。新授課,把握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整合一節課的教材內容,形成由點到面的知識結構。專題教學結束,宏觀分析基礎知識,展示歷史發展脈絡和規律,構建系統的專題式知識框架。在復習備考時可選擇主題知識結構和通史知識結構。高考一輪復習通常按照主題體例復習,二輪備考多按照通史體例復習。構建通史知識結構,可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線索,縱向構建知識結構,把握歷史的變遷和延續,在頭腦中形成脈絡清晰的歷史體系。
三、培養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的習慣
新課改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考也側重考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自主構建是發揮知識結構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和途徑。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由于學生學習任務重,歷史學科知識內容多,課時設置有限,很多學生認為歷史是小科目,不重視學習,構建知識框架更是不屑動筆。要實現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需要一定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首先,要教給學生構建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開學之初就要告知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方法,引導學生仿照教師的做法梳理出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生模仿教師構建知識結構是自主構建的開始,以后則會逐漸構建起每一課時、專題、主題、模塊的知識結構,最終形成全面系統的知識網絡。其次,放手讓學生自主構建。在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構建知識結構的方法后,可放手讓他們自己構建。課前,學生通過預習初步構建框架,可能會有遺漏或者錯誤之處,上課時經過師生、生生交流,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提升。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構建雖不是完美方案,但比老師直接講解的效果好,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能力。最后,加強監督,長期培養。基礎年級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尚未形成良好習慣,需要老師不斷監督和規范。要注意及時矯正、點撥學生,課后要加強檢查,并形成長效機制,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課件和板書結合使用,堅持知識結構的連貫性和長期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構建的良好習慣,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現知識結構的有效教學。讓學生宏觀把握歷史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效率,塑造良好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響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