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萌 呂建輝
【摘要】檔案的“收、管、用”是檔案工作的三大環節,缺一不可。長安大學在檔案工作中將“收管用”看作有機整體,創新檔案管理制度,促進學校檔案事業的發展,對高校檔案工作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校檔案;規范化體系;創新
一、發展背景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從國家層面的高度上指出建立檔案的“資源”“利用”“安全”三大體系;在檔案資源的利用上提出“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和“促進資源共享”之要義,要求“真正建立起方便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早在2008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明確了高校檔案工作對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的檔案工作不僅擔負著促進高校發展改革的戰略任務,也肩負著檔案事業與民生發展的重任。
近年來,長安大學在學術委員會制度、重點學科建設及學科評估制度等重點領域開展工作,檔案館作為留存和管理學校發展記錄的內部機構,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大背景下,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創新檔案管理模式,以緊跟學校的發展規劃和要求。
二、體系目標
高校檔案工作,離不開“收、管、用”三大環節。“收”是檔案工作的基礎,要求范圍全面,類別完備,文件完整,特別是學校的重要事件和改革歷程、校友的信息和學籍等,都需要扎實做好收集工作;“管”是檔案工作的關鍵,要求把收集上來的檔案按一定的規章和規范整理、鑒定、編目、保管,使之分類有序;“用”是檔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檔案工作的價值體現。“收、管、用”三大要素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忽視,其各自的功能和彼此之間的有機聯系使其成為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因此,檔案工作的創新實踐,需要通過整體的把控將“收、管、用”進行規范化的體系管理,這也就是長安大學檔案工作創新實踐探索的體系目標。
所謂規范化管理體系,指的是針對檔案管理的日常性、重復性、規律性的工作環節,通過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建立并完善涵蓋檔案收集、管理、利用整個流程的管理體系,在檔案工作實踐中形成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的工作方式,獲得最佳檔案管理秩序和效益。
三、具體舉措
(一)建立完善的立卷歸檔收集和考評體系。建立了主管校長—校長辦公室(檔案館)—學院(部)、處(室)、所、中心的三級檔案工作管理網絡體系,各類文件材料的立卷歸檔實現了計算機管理。制定操作層面的相關制度,規范檔案歸檔流程,如:《長安大學檔案實體分類及保管號編制方案》《長安大學全宗卷整理規范》等。定期發布相關歸檔方面有關事項的通知,如《關于收集、移交榮譽檔案的通知》《關于院、部(系)畢業生照片檔案收集與歸檔相關事項的通知》等。建立健全考評制度,制定《長安大學歸檔單位工作職責及考核辦法》和《長安大學立卷歸檔工作考評標準》,每年對各單位的立卷歸檔工作及文書立卷人員進行考評,按時監督、檢查和安排歸檔工作。對歸檔工作中存在突出問題的單位通過OA系統下達整改通知書,督促其限期整改。
(二)檔案管理與利用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調動和激發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證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具體工作方面,把目標管理規范貫穿于各項管理工作之中,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安排、有總結。在檔案服務上,樹立“依法治檔”和“優質服務”理念。定時更新檔案館網頁、公示服務規范,把電話服務、傳真服務、電子郵件服務、QQ服務、微信服務等形式納入檔案服務中,全面滿足來館利用者的需要。充分發揮檔案館網站作用,把校史展示、學位照下載、歸檔指導、檔案查詢等功能有機結合。同時,塑造檔案館“文化形象”:一方面把特色館藏建設和網頁建設作為“文化形象”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打造《長安大學年鑒》《基本資料公報》《校友錄》等文化形象品牌。
四、實際效果
檔案館工作人員牢固樹立了檔案服務意識,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形成了講素質、講績效、講貢獻的良好館風與工作作風。在檔案管理制度體系建設方面,形成規范化操作流程,檔案管理整體質量明顯提高。在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檔案資源開發成效顯著,每年累計形成約100萬字的檔案編研資料,成為塑造檔案館“文化形象”的新增長點。
五、經驗規律
(一)檔案制度建設是檔案規范化管理的基石。只有通過相關制度、標準約束才能使檔案管理的各個環節可控、有序,繼而逐步實現規范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二)檔案資源持續性開發是檔案管理的重要方式。對檔案資源質量的優化和提升,全方位、多方面開發館藏檔案資源是發揮檔案信息整體優勢的關鍵。
(三)提升檔案服務能力是檔案管理的目標。需要拓展服務方式、豐富服務渠道,從而通過檔案利用充分發揮檔案價值,提升檔案館的影響力。
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實踐,長安大學的檔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檔案信息化的技術發展,檔案工作仍然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創新,振興學校檔案事業,全面助推學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