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搖籃,如果培養出的人才不能完好的適應社會,就會嚴重制約我國的未來發展,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適用的,創新則成了我國教育改革中的必行之路。在教學的思路上來說,創新不僅僅要體現在開闊學生的眼界,更要在基本教學方案中體現。
關鍵詞:小學音樂;創新;教育
一、小學音樂課堂常見問題
(一)音樂課的內容設計雖形式多樣,但缺乏目的性
教師們應該想一想,每一個教學環節你想達到什么目的?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在各個環節上圖有虛名,擺花架子,不管教學每一個環節的目標達成的怎樣,最后草草收場。如:音樂欣賞課,在引導學生學習與聆聽的環節上學生還沒有靜下來,沒有更多關注學生的感受,教師就急于讓學生用各種形式去表現,結果影響了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賞習慣,適得其反。
(二)歌曲的學唱,教師應該清楚學生完的怎樣,或怎樣來完成
教師要關注和引導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過程,挖掘歌曲歌詞與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達,挖掘與音樂作品相關的文化背景,使得音樂課更加生動、吸引學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動情,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好音樂教學任務。
二、小學音樂教育創新性對策
(一)創新音樂教學觀念
傳統的音樂教學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在教學組織規范性、知識傳授系統性、教師指導全面性等方面有其優勢,但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常常被無限制地放大,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充分體現。“樂理+唱歌”的教學內容,“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被動式的“知識接收器”,學生的全面發展無從談起。在新課改深入發展的今天,音樂教師應樹立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理念,不斷創新音樂教學觀念,以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音樂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的發展。
(二)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想學習的第一表現形式,也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小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樹立“我要學,我想學”的思想,才能從根本上掌握教學知識,才會有利于小學音樂教學的開展。小學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適時適當地插入一些符合小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心理的教學內容。比如,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挑選那些適合他們認知水平的耳熟能詳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小螺號》、《童年》等歌曲。通過讓小學生欣賞這些歡快的歌曲,喚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表達和對美好夢想的向往。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魅力的展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內容。小學生受年齡、認知水平等的限制,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對樂理的把握及上課的注意力集中情況都不如初高中生。因此,教師對教學方式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如以《小螺號》這首歌為例,小學音樂教師在課上可以為學生播放CD、MP3等,讓他們認真研究歌詞,讓他們了解大海的美妙,然后再讓小學生想象一下在海邊吹螺號的情景。
(三)寓教于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的創新教學首先要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明二、朗輕快的兒童歌曲,節奏明快、旋律流暢,可以充分表達學生的天真活潑、純潔美好的心境及培養與同學和睦共處的美好品格。這首歌曲短小精悍,易學易唱,并且很適合表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讓學生聽兩遍音樂,然后以師生一句接一句的形式完成說唱。如教師可以邊彈琴邊唱第一句:“你的眼睛里有呀有個我”,鼓勵學生接下一句:“我的眼睛里有呀有個你”,然后合唱“我們兩個人對呀對面坐,拍手唱歌笑呵呵,笑呀笑呵呵”。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兩大組或者自由組合進行演唱表演,在唱歌的時候編入動作,鼓勵學生們上臺自由發揮,并給予肯定評價,帶領學生在音樂中動起來。這種方法既避免枯燥的知識講述,又在音樂中愉悅學生,陶冶情操。
(四)組織一些有特色的音樂活動,帶領學生體驗不一樣的音樂美
音樂教學不僅可以通過課堂的形式,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課外音樂活動,把玩和樂結合起來,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學欣賞課《嘀哩嘀哩》和《春天的小河》中,教師可以先放音樂給學生聽,讓他們想象并討論描述春天的景色,然后引導發問:“春天有多少景象,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跟著歌中的小朋友去找一找吧!”這樣就可以帶領學生們去課外追尋春天的腳步,進行一趟美妙的課外旅游。學生看到碧綠的田野、紅花綠草和辛勤的蜜蜂,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快樂的小鳥在歌唱,體驗到音樂的美妙。
(五)創新音樂教學方法
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這說明音樂具有動態的特征,教師應加強音樂運動與身體運動之間的聯系。如在教授《在葡萄架下》這首歌曲時,教師可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一邊唱《在葡萄架下》,一邊通過“讀歌詞”、“跺腳”、“拍手”等方式感受其節奏,這樣學生既感受到歌曲意境,又很好地掌握其節奏,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方式把聽到的模仿出來,實現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的過渡,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在音樂教學中,我還經常采用學科整合的教學方法,把音樂與舞蹈、音樂與體育、音樂與文學等結合起來,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節目,既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又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將音樂課與其他非藝術課程結合起來
藝術課程涉及的門類較多,而音樂是其中最重要的,音樂與其他范圍領域內的文化密切相連,所以與其他非藝術課程進行結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音樂與語文的溝通結合,與詩歌、戲劇等的結合;音調、節奏等與數學課的數量知識進行結合;音樂與體育課的廣播體操進行結合,與地理、歷史等的結合。比如,教學《小雨沙沙》這堂課,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將音樂課擴展到表演和樂器,在課堂上為小學生創設情境,由學生表演和參與,在音樂的伴隨下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也可以讓小學生在音樂中欣賞自己畫的畫,從而擴展教師自身的教學思路,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觀察力,激發他們的愛好興趣。
【參考文獻】
[1]金亞文.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趙秋紅(1972.8—),性別:女。工作單位: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長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