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廳2016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規劃項目“職業院?!度肆Y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ZJB16222)”的相關研究成果]
摘要:《人力資源管理》是高職高專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和重點發生了新變化、新趨勢,本文就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從完善課程體系、革新教學方法、創新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課程改革的設想,對以后的課程發展和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職業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革
一、高職院?!度肆Y源管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需要我們進行課程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尤其是為地方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經濟發展培養一專多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重在應用,所以我們就應該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能力、素質、技能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改革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這是區別我國本科教育目標,體現高職高專教學特點和深化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環節。
(二)經濟發展賦予的歷史任務需要我們進行課程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素質和應用實踐能力培養出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越來越成為提升我國經濟競爭力,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這就需要高校適時變革和調整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求經濟管理類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具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知識和較強的人文素質和創新精神,要完成新時期經濟發展賦予我們的歷史任務,高職高專院校需要進行深入的教學改革和創新。
(三)95后大學生群體特點需要我們因材施教實現教學改革
中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年輕人對待很多事物的看法和老一輩有了很大的區別,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95后,學生們具有認同主流價值觀、理性務實、興趣廣泛、合作共贏等時代特征,但是同時他們也務實、渴望自由、民主、獨立、敢于冒險和嘗試,他們通過互聯網接受到了很多的知識和信息,因此我們傳統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很難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新時期大學生的特征要求我們高職高專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因材施教實現特色化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思路。
二、目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課程教學體系理論化,實踐性不強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是一門廣泛吸收多學科知識的邊緣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我們的高職高專教材有很多的版本,其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始終堅持理論知識為主,我們很多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比較重視課程的系統化和理論化,平時多以理論教學為主,雖然有的老師也注意到理論聯系實際,在淡化理論的同時強化人力資源管理技能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素質,但是在像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績效考核等章節中由于學生缺少社會經驗,其想象力有限,實踐的操作性、可行性不強。
(二)教學方法、模式傳統落后
目前我們很多老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多以理論教學為主,案例教學為輔,情景教學、體驗式教學、翻轉課堂、微課等新型的教學模式沒有充分有機的結合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過程中。目前我們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都以大課的方式授課,這就使很多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濫竽充數,老師在課堂上大聲講,他們在課堂下小聲說,看手機,聊微信現象普遍,由于場地小、學生多、使我們一些情景模擬、討論等實踐性教學互動效果很差,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效果較差。
(三)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經驗
我們高職高專院校在招聘教師的時候普遍重學歷、輕實踐,教師大多都是剛畢業就來到學校,很快完成了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變,高校教師缺乏企業一線工作經驗是我們教師隊伍建設的短板和硬傷。雖然很多學校利用寒暑假組織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學習,但是由于時間短,缺乏一定的考核指標和激勵機制,使我們的社會企業實踐流于形式,沒有得到實踐能力的真正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不知道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具備哪些能力、技能和素質,更不用提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所幫助和提高。
(四)考核方式單一,沒有做到以考促學
高職高專的學生高考的時候分數普遍較低,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強,很多同學還抱有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思想,他們中有些同學對獎學金也并不是很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創新我們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機制,改變現有的出一張卷子的純理論考試的單一模式。要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創新、求異、努力做到以考促學。
(五)實訓基地的指導作用發揮欠佳
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一方面學校充分利用實訓基地企業的生產設備等資源讓學生得到與專業匹配的對口實踐,縮小畢業后到企業工作的焦慮感和適應期,另一方面就是為實訓基地提供對口的人才輸出以達到雙贏的過程??墒窃趯嶋H的校企合作過程中由于學生畢業很少真正留在實習企業,企業專家也很少對學生給予指導,使校企合作流于一紙協議,沒有有效發揮指導作用。
三、高職教育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立足高職教育本質,完善教學體系
高職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我們講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師深入企業調研,按照用人企業需要重新設計、修訂相關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培養目標來調整課程標準、課程大綱和教學任務的設計,有經驗的教師可以自主編寫面向職業教育,理論夠用、突出實踐的人力資源管理教材,全方位的完善教學體系建設。
(二)革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我們日常教學經常使用的常規教學方法之一,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加深同學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案例也可以讓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在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首先我們應當注意案例與知識的相關性,注意所選案例要緊扣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就是案例選取的要生動典型,要具有普遍性,能夠讓同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是教師有針對性的設計情景,讓學生扮演某個角色,通過同學身臨其境的感受模擬過程,來達到活學活用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招聘這塊內容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招聘和應聘方,招聘方成立公司,設計招聘廣告和招聘崗位要求以及準備筆試、面試問題,應聘方準備簡歷和做好面試前的準備工作,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招聘、面試技巧的同時提前感受到了就業的壓力,在情景模擬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過程的把控和監督。
3.翻轉課堂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課下作業回去完成。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下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講到中國、美國、日本三國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區別時,就可以運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課下學習,課上共同討論各抒己見,實現學生吸收內化學習過程效益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
4.充分利用網絡化平臺實現多元化授課
微課、幕課、在線精品課程等利用網絡資源實現的不分時間、地域、其受眾面廣等特點已被很多教師所青睞。“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慕課”(MOOC)中的“M”代表Massive(大規模),“O”代表Open(開放),“O”代表Online(在線),“C”代表Course,課程的意思。慕課是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布的、散布于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授課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講授工作分析、績效考核等較為抽象的內容時可以讓一些知名的教授、專家給我們化繁為簡進行學習和掌握。
(三)建立和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和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一個合格的高職院校教師必然是“雙師型”教師。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外還需要取得另一職稱,也就是“教師+中級以上技術職務(或職業資格)”,那么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授課教師來說就需要具有教師資格的同時還要擁有中級以上人力資源管理師的資格。國家推行雙師的目的不是讓高職院校教師拿到一個職業資格證書,而是要求教師多參加企業生產實踐,具有一定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
(四)創新考核方式,以能力培養為主
中國的家長、教師太注重分數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素質、人格的培養,大學教育不像中小學階段,我們是為社會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們不能僅以分數來考核學生是否合格。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我們可以按平時成績(50%)和考試成績(50%)給學生評價,學生的平時成績包括出勤、交作業情況、課堂參與情況、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討論、方案設計、調研報告等形式。例如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做一個十年的人生規劃,根據其規劃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合理性給予評價計入平時成績。
(五)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科學技術在進步,經濟在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模式在悄然發生改變,企業只有根據市場的變化來設計產品、吸納人才。同理,學校也只有按照用人單位的需求培養學生,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的作用,讓學生多去實習、參觀,建立直觀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講到工作分析時就可以讓同學去企業了解具體到維修工、文秘、營銷策劃等人員的工作任務和任職資格是什么,在講到績效考核時可以看看企業針對不同的崗位是如何進行關鍵績效指標的制定的,是如何制定差異化的薪酬體系來激勵員工的。
【參考文獻】
[1]李保有.知識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探析[J].學理論,2012(03).
[2]張琪.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模式初探[J].現代企業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