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超
[摘 要] 我國小微企業數量多、涉及行業廣,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們在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財政稅收以及促進GDP增長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外部原因,融資難影響著小微企業的生存和阻礙其發展。為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困難,應該從小微型企業自身經營發展,銀行等融資機構,以及國家政策等三個主要方面出發,多管齊下,這樣才能夠達到促進小微企業融資,增加國民經濟發展活力的目的。
[關鍵詞] 小微企業;企業融資;融資難;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4-0104-03
小微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堪憂,嚴重制約著小微企業的發展,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一方面要靠小微企業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要靠國家的政策支持,同時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要作出努力,幫助小微企業經營發展,形成經營、信用、資金的良性循環,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改善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繼而解放生產力,促進市場經濟活躍,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一、關于小微企業自身
(一)小微企業定義
在我國,小微企業一般包括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手工式企業以及個體經營戶這幾種經濟形態。主要特點有企業所有權明確,提供的商品種類少,經營規模小,創造的經濟總量少,雇傭的工人數量少等等。我國通常把企業規模劃分為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以及微型企業,具體的劃分標準在我國2011年修訂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里面有詳細規定,大部分小微型企業的營業收入都在500萬元以下,一些具體的行業收入在300萬元以下就能夠被稱之為小微型企業。
(二)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
小微企業一般它的生產經營的規模都不大;單個小微企業創造的經濟數量也不大;在我國,小微企業的數量很多,各行各業基本都有;國內的小微企業一般都不涉及對外出口業務,主要的客戶和服務對象是我國國民。根據以上的特點可以看出,比起大型企業,小型企業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我們接觸最多的經濟形態。據統計,我國小微企業的數量十分龐大,已經達到5000萬家,大多數人口就業都在小微企業中解決,同時小微企業也貢獻了國內將近63%的所得稅。小微企業廣泛的扎根于各個行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中,小微企業都占了相當部分的生產值,可以說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小微企業自身來說,小微企業也有生產效率低,服務范圍窄,抗風險能力低,競爭激烈等特點,這些都是小微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先天的弱項。
(三)小微企業存在的積極意義
1.在國民經濟中的積極意義
在我國,小微企業的存在對于完善我國經濟制度、活躍市場經濟、增加市場競爭力等方面有很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于減少失業人數,增加就業方面意義重大。小微企業由于數量多,所以能夠吸納相當數量的國民進行就業,通過充分就業,能夠有效的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
2.在打破壟斷方面的積極意義
現階段我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通過市場來分配資源。大量的小微企業存在于各個行業里面,有益于活躍我國市場經濟,充分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讓我國經濟保持繁榮穩定。小微企業能夠打破和遏制大型企業對某個行業或者某個領域的控制,避免市場和資源過分集中,給大企業操控行業和市場的機會。
3.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積極意義
由于小微企業一般都是直面市場,對于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十分敏感,因此能夠很好地通過把握市場動向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制造新產品。與之相比,由于大企業經營活動的周期長、慣性大,對于市場變動以及產品的更新往往比較謹慎,持觀望狀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們的創新活力往往比不上小微企業。小微企業由于注冊資本低、成本低、人員少、競爭壓力大,所以愿意去創新去改變,換言之也就是追逐市場而動,靈活性比較高,在創新方面的活力也比較大。據了解,我國66%的發明專利掌握在小微企業的手上,同時還有74%的生產技術創新以及82%的新產品。這個數據很好的表明了我國微小企業的創新活力。
二、我國小微型企業融資難的主要表現
(一)融資的利息支出和相關籌資費用過高
銀行借出每一筆資金的時候,都會考慮資金借出的風險以及資金能夠達到的收益。從風險這個方面來說,抗風險能力低的小微型企業,顯然在銀行的眼里是不太可靠的借貸者,因此,銀行在借出款項的同時也會提高相應的條件,大多數小微型企業向銀行融資的時候都會抵押資產,或者讓更有資格的人來擔當擔保人,這樣,小微型企業就要支出抵押資產評估費用,以及支付給擔保人的擔保費用。此外,很多大型企業都受到了國家政策的照顧,能夠以較低的利率借到錢,而小微型企業并不能夠享受到。由此可見,小微型企業融資的費用是非常高的。
(二)小微型企業的資金供應不足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小微企業用于生產發展中資金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在近年來已經達到了九千億人民幣,而據了解,這些企業能夠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的資金數量只有一千億不到。雖然近幾年國家放寬政策幫助小微型企業的發展,但是小微型企業融資現狀依然令人堪憂。
(三)融資的方式較少
企業融資一般有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種融資方式。如果看內源融資這個方面,由于小微型企業資本累積不夠,利潤分配不合理,稅額壓力大等等原因,導致內源融資通常達不到小微企業需要的效果和數額。而外源融資的話,由于銀行要控制和預估風險,通常對于小微型企業的貸款都非常的謹慎。而融資租賃發布債券票據貼現這幾種融資方式在我國的金融體系中都沒有發展成熟,因此也沒有辦法給予小微型企業更多的資金滿足。
三、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小微企業自身的原因
1.經營模式方面
小微企業往往自身資金少、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經營不穩定、產品數量單一、沒有深度加工等不足。這些原因的存在,讓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的信用以及還款能力不是特別的高,導致融資困難。
2.內部管理方面
小微型企業通常是家族式的管理,在雇傭工人,以及資金籌集、利潤分配方面通常做不到科學合理的管理,只從個人利益出發,往往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前途,這使融資自然變得很困難。同時小微型企業的財務管理混亂,往往拿不出合格的報表和財務資料,導致在銀行方面信用等級偏低。
3.企業信用方面
小微企業規模小、經營不穩定、流動性大,易受上游企業影響,因此小微企業在償還貸款方面沒有很好的信用保障。同時,由于一些小微企業不注重自身的信用,導致借款機構出現壞賬損失,因此導致融資困難出現了惡性循環。
(二)金融機構方面的原因
1.銀行忽視小微企業
銀行的目的是盈利,因此銀行借貸有偏好大城市,偏好大型企業,偏好重點行業的傾向,而小微型企業往往都集中于小城市,自身規模又小,涉足的都是附加值比較低的產業,因此往往得不到銀行的重視。而且小微型企業貸款風險高、收益低,也促使銀行不把資金借貸給小微型企業。
2.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缺失
因為我國小微型企業幾乎涉及了所有的行業,遍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且經營的規模差異大,因此銀行也無法很好的針對小微型企業設計專門的信貸產品,只能夠照顧到小微型企業中的一些行業和規模的企業來進行放貸。目前使用最多的貸款方式就是抵押貸款,銀行通過抵押企業不動產來放貸,確保降低銀行放貸的風險。
3.融資機構發展不完善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和銀行一樣,更傾向于大型的企業,集中于主板企業,而創業板目前發展狀況并不理想。而在很多地方民間借貸并不被認可,減少了小微型企業的融資渠道,最后小微型企業只好轉向銀行尋求資金借貸,但是銀行借貸由于種種因素限制,只能夠滿足小部分的企業融資需求。
(三)政策方面的原因
1.缺乏完整的政策體系
我國一向重視國有企業、大型企業、以及重點行業企業的發展,對這些企業政府往往會在稅收、市場、出口、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而對于個體經濟以及私營經濟的小微型企業,國家有一些補助和扶持,但是很不全面,支持力度不夠。
2.相關法規制度建設的落后
我國對于扶持中小企業這一方面,雖然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頒布,但是實際上由于法制建設的缺失,很多的東西并沒有落到實處。比如說對于小微型企業系統的信用評估還很混亂,沒有權威的信用評估導致銀行不敢發放貸款。除此之外,我國關于金融市場的發展也沒有完全重視起來,資本市場發展很不全面,導致微小型企業融資渠道單一。
四、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具體對策
(一)企業需要作出的調整
1.轉變自身經營模式
小微型企業要改變自身的經營模式,轉變原來粗放式經營管理的模式,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目光要放長遠,及時的規避市場上的風險,制定完善有效的發展計劃,要能夠保證持續經營,增加放貸機構對企業的信任。
2.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一定要恪守誠信,遵守市場信用規則,樹立良好的企業信用,這樣才能夠實現借貸的良性循環。
3.規范內部財務管理
在融資過程當中,企業的會計報表等會計信息是企業能夠順利獲得資金的重要保障,而不規范、不準確的財務報表和會計信息肯定會讓銀行在評估給微小型企業貸款風險的時候,增加風險預估。而且不規范的財務管理也會危害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因此規范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勢在必行。
(二)融資機構需要做出的調整
1.大力發展小型銀行
融資機構應該轉變服務思路,大力發展信用合作社等小規模融資服務機構,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發放貸款,不僅能夠降低分散融資機構的風險,同時也能夠提高貸款發放效率。
2.完善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融資機構應該科學合理的對小微企業的信用做出等級評價,對于一些信用等級評級較低的企業,融資機構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它們的還款效率。
(三)政府方面需要做出的調整
1.管理民間借貸
國家應該出臺法律法規,規范民間借貸的行為,把民間閑置的資本引領到小微企業融資的渠道上面去。同時應該建立民間借貸的監管機構,讓民間借貸合法合理,這樣就會保障融資者和投資者雙方的利益,同時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增加融資方式。
2.制定針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扶持性政策
對于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國家不應該只是鼓勵銀行去發放貸款,同時也要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從財務制度上降低金融機構貸款風險。最重要的是要設立專門的機構來重視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要長期對這個難題保持關注。
3.改善信用體系
政府可以建立多層次的擔保體系,替銀行分散借貸風險,使銀行沒有后顧之憂,促進銀行的放貸積極性,從而來達到促進融資的目的。
4.建立銀行借貸風險補償體系
政府一方面要對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獎勵和補貼,另一方面也要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分擔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風險,讓銀行和金融機構能夠放心的發放貸款,這樣才能夠擴寬小微企業融資的渠道,提高融資額度,減少融資缺口。
5.其他
政府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加強小微企業信用評估和監管等方式來促進小微企業融資。
總之,小微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增加國民生產總值,促進就業,促進創新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意義。但是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缺陷,以及金融市場的特性等原因,導致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經營發展受到限制,沒有辦法完全釋放生產活力,致使國家經濟發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小微型企業自身經營發展,銀行等融資機構,還有國家政策等三個主要方面找原因,多管齊下,這樣才能夠達到促進小微企業融資,增加國民經濟發展活力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李稻.淺談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業務[N].中國貿易報,2015
[2]陳永杰.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N].經濟研究參考,2014
[3]劉云紅.民間金融業與小微企業發展關系研究[N].金融縱橫,2013
[4]鄭長遠.我國銀行業信用評級系統研究[M].北京:金融證券,2014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