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我國公司股權集中的程度相當高,大股東利用其手握公司絕大部份股權的優勢,對中小股東形成侵害,那么,如何平衡控制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一直是公司治理制度的一項難題。累積投票制作為直線投票制的補充,從2006年起引入我國。設立累積投票制的目的在于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由其選出自己認為能保護他們權益的代言人。但在我國目前公司運營中發現,從該制度獲益的不是中小股東,而是第二和第三股東。那么,在公司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如何完善投票權并能更好的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成為整個公司治理制度中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公司法;公司治理;股東投票權
中圖分類號:D912.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8-0248-01
作者簡介:林星辰(1993-),女,漢族,福建人,澳門科技大學,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
一、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以及中小股東保護現狀
我國公司股權結構機制并不符合當下大部分公司的發展,中小股東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絕大部分權力都集中在大股東手上,只有從法律上加以調整和規范才能更為有效的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一)控股股東大權在握,股東地位不平等,形成相互制約的機制受阻
在我國現階段的上市公司中,有過半數的股權屬于國家和國有法人所有。“一股獨大”使得大股東分派的內部人員控制了董事會,這種境況下,難以發揮董事會的最優價值,董事會的決策極易侵害中小股東的權益;其次,流通股比重過小,證券市場對經營管理者的制衡作用有限;再次,國有股尤其國家股所占比數偏高。
(二)董事會職權分工不明確,缺乏獨立性
董事會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形成共識而非分歧。在不會產生某些分歧的情況下,非內部董事的主要價值在于提供客觀的的建議,對公司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困境,向內部董事提供“局外人”的視角。但由于公司的股權高度集中在少數大股東手上,公眾所占的股權比例較低且非常分散,這種情況下,董事會只是大股東手中的傀儡。目前上市公司普遍沒有形成健全的獨立董事等外部董事來保證公司的正常運作。從我國現行的《公司法》來看,董事會職權分配仍存在界限模糊的情況。
二、我國中小投資者利益受損的情況分析
當下我國的上司公司大股東往往通過關聯交易,相互借款等方式來侵占公司利益。然而,目前約束高層人員侵占公司權益的機制主要是設立董事會、接管威脅和法律保護等。盡管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涵蓋了制度與市場機制等方方面面,但是主要是維護大股東的權益,中小股東的治理效應沒有得到重視,并常常將中小股東看作是“搭便車”者。來自證券市場方面的實踐反映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公司治理機制無效,越來越多的聲音呼吁給予更多的管理機會給中小股東,提高中小股東在公司中的地位,把公司一些決策權力向小股東轉移。近年來,政府與市場都通過建立各種機制,讓中小股東有更多的參與公司決策保護自身利益的機會。在2004年12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強制性要求,當股東大會的表決涉及增發、重大資產重組等社會公眾股股東利益有重大影響的相關事項時,上市公司向股東提供網絡形式的投票平臺,并且社會公眾股所持表決權達二分之一以上者方有效。是否建立機制讓中小股東參與治理,是否給予中小股東參與公司決策權力仍是一個模糊的、有爭論的話題。
三、累積投票權制度實踐中問題
(一)我國的累積投票制度
我國2006年《公司法》第106條規定,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可以實行累積投票制,但必須依照公司章程之規定或公司股東大會所作出的決議來進行。當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對董事、監事進行選任時,股東所持有的股份數額乘以應選董事的人數則為該股東所持有的票數,股東既可以把全部票數投給一個候選人,也可以分別投給幾個候選人,但總票數不得超過其所持有的票數。比如說一家公司將要通過選舉產生5名董事,如果采取的是直線投票制,那么無論是大股東還是中小股東,所有股東的投票權與其持有股份份額相同,而采用累積投票制,由于股東的表決權增加,且其可以任意分配投票權,因此提高了使自己的候選人當選的機會,尤其是大大增加了中小股東選擇自己中意的候選人當選。
(二)累積投票制的弊端
我國《公司法》并沒有對累積投票權制度予以系統的規定,只是明確了其概念,然而在實踐上,由于大部分中小股東“搭便車”的心理,缺乏“當家作主”的積極性,這種機制并沒有得到廣泛的運用。
現實存在的問題是,許多中小股東只關心股價的漲跌,甚至不打算長期持有,而是做短線操作,對于公司內部管理事務漠不關心。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股東還會考慮參與投票選任管理人員所要付出的成本與其所能取得的回報間的利益沖突,中小股東想要把票投給自己中意的人,并且這個人可以保護其在該公司的權益,需要掌握候選人信息等一系列待表決的信息,了解這些信息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對中小股東而言成本太高,不僅如此,參與投票的過程也需要股東付出時間、金錢、人力資源等成本,而付出這些成本還未必能夠取得相應的利益,因而參與投票積極性不高。和大股東相比,中小股東所持股票數、地位、掌握的信息都不能與大股東相提并論。
[參考文獻]
[1][美]羅伯塔·羅曼諾.公司法基礎[M].羅培新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葉勇.“一股一權”的法經濟學反思[J].中國外資,2014.1(總第304期).